《大隐坊。赵记室俶在职无事》
时间: 2025-01-10 22:13: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隐坊
作者:孟郊
卑静身后老,高动物先摧。
方圆水任器,刚劲木成灰。
大道母群物,达人腹众才。
时吟尧舜篇,心向无为开。
彼隐山万曲,我隐酒一杯。
公庭何所有,日日清风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诗人认为,平静的生活会使人安详老去,而强大的物质欲望则会先摧毁人。方圆的水可以承载任何器具,而坚韧的木材最终也会化为灰烬。大道是万物的根源,真正的贤者胸怀众多才华。时常吟诵尧舜的诗篇,心灵向往无为的境界。那隐秘的山中曲折蜿蜒,而我只想在此酌酒一杯。公庭上又有什么呢?每日都有清风拂面而来。
注释:
- 卑静:指低调、安静的生活方式。
- 动物:这里比喻强烈的欲望或追求。
- 方圆水任器:水的形状可以根据器具而变,象征灵活适应。
- 刚劲木成灰:坚韧的木材最终也会被火焚毁,象征物质的无常。
- 大道:指宇宙的根本法则。
- 达人:有才德的人。
- 尧舜:古代明君的代表,象征治国理政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东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南,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推崇。孟郊在诗歌创作中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其风格往往带有浓厚的抒情性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希望通过隐居来逃避世俗的纷扰,追求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大隐坊》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人在开篇就以“卑静身后老”引入主题,强调了宁静与淡泊的生活对人生的重要性。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物欲的无常,暗示不应过于追求名利,以免被其摧毁。诗中“大道母群物”引导读者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强调了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性。
在“时吟尧舜篇,心向无为开”中,诗人通过古代贤君的诗篇,表达了对无为而治的理想向往,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最后两句“彼隐山万曲,我隐酒一杯”不仅表明了诗人的隐逸生活愿望,也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情感,表明即使身处世外桃源,也可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乐趣。
整首诗意蕴丰富,既有对世俗的批判,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崇高理想,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卑静身后老:隐喻安静的生活能使人安详度过晚年。
- 高动物先摧:形容欲望如猛兽般摧毁人的内心平静。
- 方圆水任器:水的形态总是随器物而变,象征顺应环境。
- 刚劲木成灰:坚硬的木材终究会化为灰烬,暗示物质的无常。
- 大道母群物:宇宙的法则是万物的根源。
- 达人腹众才:真正的贤者拥有丰富的内涵与才能。
- 时吟尧舜篇:常常吟诵古代明君的诗篇,向往理想的政治。
- 心向无为开:心灵向往无为的境界,追求内心的宁静。
- 彼隐山万曲:远方山中曲折迂回的景象,象征隐逸的生活。
- 我隐酒一杯:自己在这里静静品酒,享受生活的乐趣。
- 公庭何所有:对世俗权力的冷漠,表明内心的选择。
- 日日清风来:表达一种清新自在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动物”比作欲望,强化了对物欲的批判。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酒”隐喻隐逸生活的简单与快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强调了内心宁静与道德智慧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山:象征着隐居生活的理想。
- 酒:代表着闲适与自在的生活方式。
- 清风:象征着纯净与宁静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认为什么样的生活会使人安详老去?
- A. 追名逐利
- B. 卑静的生活
- C. 喧闹的生活
-
“大道母群物”中的“大道”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法则
- B. 人生哲学
- C. 物质追求
-
诗中提到的“尧舜”主要象征什么?
- A. 诗歌的艺术
- B. 君主的智慧
- C. 道德的沦丧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孟郊《大隐坊》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两者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孟郊更强调内心的哲学思考,而陶渊明则描绘了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两首作品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表现手法和主题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