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舟中》

时间: 2025-01-26 07:34:57

十日江程春过半,渚青新长芦芽。

李花几树间桃花。

嫩黄烟际柳,远白水边沙。

老子老来心似水,肯教愁绪如麻。

扁舟来往似仙槎。

还家今有日,那得更思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舟中》
作者: 梁寅 〔元代〕

十日江程春过半,渚青新长芦芽。
李花几树间桃花。
嫩黄烟际柳,远白水边沙。
老子老来心似水,肯教愁绪如麻。
扁舟来往似仙槎。
还家今有日,那得更思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江上游船时的春日景象。经过十天的行程,春天已经过了一半,岸边的新芦芽正在生长,几棵李树和桃树相互映衬。远处烟雾缭绕,柳树嫩黄,白沙在水边显得分外清晰。年老的我,内心如水般平静,却难以抑制心中的愁绪。来往的扁舟仿佛仙境中的仙槎。回家的日子终会到来,但我又怎能不思念家乡呢?

注释:

  • 十日江程:指在江上航行的时间,十天的路程。
  • :指水边的小洲或沙滩。
  • 李花桃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美好。
  • 嫩黄烟际柳:形容柳树的新芽在烟雾中显得嫩黄。
  • 老子:指年老的我。
  • 愁绪如麻:形容愁苦的心情,如同麻絮般纠结。
  • 扁舟:小船。
  • 仙槎:传说中的仙人乘坐的船,象征着梦幻与理想的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梁寅,元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的生活场景。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可能是在江上游玩期间,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因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临江仙 舟中》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边春日的迷人景致。开篇以“十日江程春过半”引入,既说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春天的生机勃勃。接着,诗人描绘了岸边李花与桃花的交相辉映,以及烟雾缭绕的柳树与白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画。诗中“老子老来心似水”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年华已逝,心境却依旧如水般平静的矛盾感受。同时,诗人将自己与扁舟的比拟,融入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理想家园的追求。然而,对于家乡的思念却又如影随形,表现了对人生和故乡的深切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流露出对生活的思索,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日江程春过半”:描绘了长途旅行的时间感与季节的变化。
    • “渚青新长芦芽”:描绘春天的生机,芦芽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 “李花几树间桃花”:通过花的对比,显示春天的繁盛。
    • “嫩黄烟际柳”:运用色彩和空间的对比,展现出春天的柔美。
    • “老子老来心似水”:表达了年老而心境如水的哲理。
    • “肯教愁绪如麻”:愁绪的纠结与难以释怀,表现了诗人的内心冲突。
    • “扁舟来往似仙槎”:将小船比作仙人的船,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还家今有日,那得更思家”:对家的思念与期待,感叹人生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扁舟来往似仙槎”,将小船比作仙境中的船,增添了诗意。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景与情交融。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江边春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又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命与希望。
  • 江水:象征流逝的时间与人生的无常。
  • :李花与桃花的描绘,象征着美好与短暂。
  • :柳树的嫩黄,象征春天的柔情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花”和“桃花”象征什么?
      A. 秋天的果实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2. “扁舟来往似仙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财富
      B. 自由与理想生活
      C. 权力

    3. “老子老来心似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开心
      B. 平静与思索
      C. 愤怒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比较梁寅的《临江仙 舟中》和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思考,但梁寅更注重细腻的春景描写,而苏轼则更多地融入了哲理思考和历史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