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作者: 李白 〔唐代〕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大地一片苍白,寒风凛冽,雪花像手掌那么大。笑话陶渊明不肯饮酒,真是让人觉得可笑。任凭波浪轻抚一张琴,虚设五株柳树。空空如也,头上白巾又有什么用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地白: 形容大地因雪覆盖而显得白茫茫的样子。
- 风色寒: 形容寒风的天气。
- 笑杀: 形容极其可笑,令人发笑。
- 陶渊明: 指东晋的诗人陶渊明,以隐居和不饮酒著称。
- 浪抚: 波浪轻轻地抚摸。
- 虚栽: 指空虚地栽种,未能真正实现。
- 头上巾: 指头上的白巾,象征清高或隐士的身份。
典故解析:
- 陶渊明: 作为隐士的代表,陶渊明以其高洁的品德和不饮酒的执念而被后世尊崇。在这里提到他以嘲讽的口吻,表达对不饮酒这一行为的不解和讽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高超的诗才闻名,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山水风光为主,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白年轻时,他常与朋友聚会,饮酒作乐,表现出对陶渊明不饮酒的嘲讽,反映了当时诗人们对饮酒与隐士生活的不同态度。
诗歌鉴赏: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是一首充满李白个性和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冰冷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凛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冬天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陶渊明的孤傲。接着,李白用“笑杀”一词,带有调侃的意味,展现了他对不饮酒这一行为的轻蔑与不解。
诗中提到的“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体现了李白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同时也隐含着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讽刺。诗的最后一句“空负头上巾”,则是对自身和陶渊明身份的思考,暗示了在世俗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也反映了他对饮酒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生动地表现了唐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比陶渊明与自身的选择,李白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对生命的反思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白风色寒:描绘了寒冷的冬天,地面被雪覆盖,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 雪花大如手:强调了雪的厚重和严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酷。
- 笑杀陶渊明:用“笑杀”表达对陶渊明的嘲讽,意味着李白不理解其选择。
- 不饮杯中酒:直接点明陶渊明的隐士身份与拒绝饮酒的态度。
- 浪抚一张琴:将琴与自然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自然的热爱。
- 虚栽五株柳:暗示陶渊明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柳树象征着柔弱。
- 空负头上巾:感叹自己和陶渊明的理想与现实相背离,白巾象征清高却无所作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手,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笑杀陶渊明”与“不饮杯中酒”。
- 反讽:诗中通过对陶渊明的嘲讽,反映了自己对饮酒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饮酒与隐士生活的探讨,表现了李白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陶渊明的讽刺,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感与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花:象征寒冷与孤独。
- 酒:代表着自由、放纵的生活态度。
- 琴:象征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 柳:象征柔弱与理想的渺小。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李白的诗作常常与酒、自然和音乐相结合,反映他对世俗生活的反叛和对自由的追求。雪花与寒风的意象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在诗中提到哪个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李清照
c) 杜甫 -
“地白风色寒”中的“白”是指什么? a) 白天
b) 雪
c) 头巾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酒与隐士生活的对比
c) 自然风光
答案:
- a) 陶渊明
- b) 雪
- b) 酒与隐士生活的对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 - 李白
- 《饮酒》 - 陶渊明
- 《月下独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 《将进酒》与《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饮酒的热爱,但前者更直接豪放,而后者则带有讽刺意味。
- 《饮酒》(陶渊明)与《嘲王历阳不肯饮酒》:陶渊明的诗歌强调隐士的高洁与宁静,而李白则以嘲讽的口吻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不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