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径逗霜林,朱栏绕碧岑。
地盘云梦角,山镇洞庭心。
树白看烟起,沙红见日沉。
还因此悲屈,惆怅又行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小路穿过霜冻的树林,朱红色的栏杆环绕着碧绿的山岑。大地在云梦的角落中延展,群山镇守着洞庭湖的心脏。树木白色的霜气随风升起,沙滩上的红色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诗人因这些景色而感到悲伤,心中惆怅,情不自禁又吟诵起来。
注释:
- 逗:停留、逗留。
- 霜林:被霜覆盖的树林。
- 朱栏:朱红色的栏杆。
- 碧岑:青绿色的山岑。
- 云梦:传说中的云梦泽,象征着广阔的水域。
- 洞庭心:指的是洞庭湖,心是指心脏,象征着重要之地。
- 树白:树木上结的白霜。
- 沙红:沙滩上映出的红色,通常指夕阳的余晖。
- 悲屈:感到悲伤与屈辱。
- 惆怅:忧愁、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季白,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张祜在唐代诗坛上虽不如李白、杜甫等人有名,但其作品仍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洞庭南馆》写作于诗人游历洞庭湖时,湖光山色的壮丽景致引发了他内心的感慨,正值霜降时节,诗人目睹自然的变迁,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因此产生了惆怅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霜林”、“朱栏”为起笔,描绘了秋冬季节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寒意的侵袭,仿佛置身于那条小路上,耳边响起阵阵风声,目光所及皆是青翠的山岑和朦胧的湖水。
“地盘云梦角,山镇洞庭心”两句将空间感推向极致,山水的辽阔与静谧,使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接下来的“树白看烟起,沙红见日沉”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通过炫目的白霜与火红的夕阳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最后两句“还因此悲屈,惆怅又行吟”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因自然的美而发出感慨,内心的惆怅与对生活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这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反思,使得整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径逗霜林:诗人描绘一条小路,穿过覆盖霜雪的树林,表现出秋冬的寒意与自然的美丽。
- 朱栏绕碧岑:朱红的栏杆环绕着碧绿的山,色彩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地盘云梦角:大地延展至云梦的角落,暗示着广袤的自然。
- 山镇洞庭心:群山环绕,保护着洞庭湖,象征着自然的安宁。
- 树白看烟起:树木上的白霜随风而起,形成朦胧的烟雾,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沙红见日沉:沙滩映出夕阳的红色,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还因此悲屈:诗人因景而生悲,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 惆怅又行吟:内心的惆怅促使他吟诵,显示出情感的流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朱栏绕碧岑”与“树白看烟起”形成对称,增强节奏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深切关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在美丽景色中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林: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朱栏:代表着人类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 云梦:象征着广阔的想象与回忆。
- 洞庭心: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 树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沙红: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朱栏”指的是什么颜色的栏杆? A. 绿色
B. 红色
C. 蓝色
答案:B -
“树白看烟起”中的“烟”指的是什么? A. 烟火
B. 霜气
C. 云雾
答案:B -
诗人因何感到“惆怅”? A. 因为自然的美
B. 因为孤独
C. 因为时间的流逝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人物情感的描绘。
- 《静夜思》:借月光抒发思念之情,展现出孤独与对亲人的眷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洞庭南馆》的诗意及其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