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晚起,枕上有怀晋陵杨使君》

时间: 2025-02-04 16:59:18

新衣儿女闹灯前,梦里庄周正栩然。

骑马十年听晓鼓,人生元有日高眠。

多稼亭边有所思,冬来捻却几行髭。

也应坐拥黄紬被,断角孤鸿总要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至晚起,枕上有怀晋陵杨使君
新衣儿女闹灯前,梦里庄周正栩然。
骑马十年听晓鼓,人生元有日高眠。
多稼亭边有所思,冬来捻却几行髭。
也应坐拥黄紬被,断角孤鸿总要诗。


白话文翻译:

在冬至的早晨,我睡得很晚,梦中思念着晋陵的杨使君。
新衣的小孩们在灯下嬉闹,梦里我却仿佛变成了庄周,悠然自得。
骑马十年听着晨鼓,人生本有这样的时刻,可以高高地睡着。
在多稼亭旁边,我有些思绪,冬天来临时,不禁捏了捏几根胡须。
我也应该好好享受这温暖的黄绸被,像那孤独的鸿雁一样,总要写出些诗篇。


注释:

  • 新衣:指小孩们新换上的衣服,象征着过节的喜庆。
  • 庄周:指庄子,古代哲学家,代表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 骑马十年:表示作者在外漂泊的时光。
  • 多稼亭:意为“多稼之地的亭子”,是诗人思考的地方。
  • 黄紬被:用黄绸缝制的被子,温暖而舒适。
  • 孤鸿:孤独的鸿雁,象征一种孤独的境遇。

典故解析:

  • 庄周:代表着道家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 杨使君:指代晋陵的杨氏,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知己,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澄心,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的结合,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冬至时节,诗人因寒冷而晚起,反思生活与友谊,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冬至晚起,枕上有怀晋陵杨使君》是一首蕴含了深厚情感与生活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以儿童的欢闹描绘了冬至的节日气氛,给人以温暖与欢乐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梦境中的庄周,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庄周在梦中显得栩栩如生,代表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骑马十年听晓鼓,人生元有日高眠”这一句,传达出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感慨,十年的漂泊与追求,似乎让他意识到人生的宝贵与短暂,偶尔的高眠也显得尤为珍贵。在“多稼亭边有所思”中,诗人将自己置于思索的环境中,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内心的沉淀。

最后两句中,诗人虽然独处,但却不失温暖,坐拥黄绸被,意味着他在寒冷的冬日中仍然拥有内心的温暖与宁静,而“断角孤鸿”则传达出一种孤独却执着的创作精神。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衣儿女闹灯前:描绘节日的热闹场景,孩子们穿着新衣在灯下欢闹,展现了生活的欢愉。
  2. 梦里庄周正栩然:在梦中,诗人化身为庄周,象征着对自由与自在的向往。
  3. 骑马十年听晓鼓:表现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岁月,听着晨鼓,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4. 人生元有日高眠:反思人生的意义,偶尔的高卧是对生活的享受。
  5. 多稼亭边有所思:在亭子边沉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6. 冬来捻却几行髭:冬天来临,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胡须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7. 也应坐拥黄紬被:享受温暖的被子,象征内心的安定和舒适。
  8. 断角孤鸿总要诗:孤独的鸿雁依然渴望创作,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执着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庄周比作自由自在的理想状态。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对温暖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新衣:象征着节日的喜庆与童趣。
  2. 庄周:象征着逍遥自在的理想境界。
  3. 冬天:象征着寒冷、孤寂的季节。
  4. 黄紬被:象征着温暖、安逸的生活状态。
  5. 孤鸿:象征着孤独的追求与创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衣儿女是指什么?
    A. 成年人
    B. 小孩
    C. 老人
    D. 动物

  2. “梦里庄周正栩然”中的“庄周”代表什么?
    A. 一位国君
    B. 一位哲学家
    C. 一位书法家
    D. 一位诗人

  3. 诗人提到的“黄紬被”象征着什么?
    A. 寒冷
    B. 富贵
    C. 温暖与安逸
    D.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范成大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范成大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情感,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具豪放与开阔的气势。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范成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