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结束弓刀鞍马间,精神矍铄我犹顽。
褒衣博带休相笑,前带头巾金帽环。
白话文翻译
结束了弓刀和马背的生活,精神依旧矍铄,我仍然顽强。
穿着宽松的褒衣和博带,别再嘲笑我,头上带着金帽和头巾。
注释
字词注释
- 结束:停止,了结。
- 弓刀鞍马:指的是战争和军事生活。
- 精神矍铄:形容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 褒衣:古代的一种衣服,宽松而有礼节。
- 博带:宽大的腰带。
- 相笑:相互嘲笑。
- 前带:前面系的带子。
- 头巾:一种头部的装饰。
- 金帽环:用金属制成的帽子,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达了从战斗生活回归平静生活的心境,透显出一种对生活选择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景明,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他为人豪放,诗风清新,常常表达个人的志向与抱负。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柬胡卫道》是刘过在经历了战乱和动荡之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流露出他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去武装生活的告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从战斗生活转向和平生活的心路历程。开头两句通过“结束弓刀鞍马间”表达了告别过去的决心,体现出一种从容和自信。诗人虽已脱离战斗的生活,但依然保持着“精神矍铄”的状态,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后两句则通过穿着褒衣博带的形象,传达出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对他人嘲笑的无畏,表现出诗人不羁的个性和对生活方式的坚定选择。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自我认同的追求。通过简单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复杂的内心感受,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哲学。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结束弓刀鞍马间:诗人回顾过去的生活,承认自己曾是战士,经历了弓刀相伴的艰辛岁月。
- 精神矍铄我犹顽:尽管经历了重重困难,诗人依然精神饱满,不屈不挠。
- 褒衣博带休相笑:穿上宽松的衣服,诗人希望别人不要嘲笑他穿着的改变。
- 前带头巾金帽环:头上的金帽和头巾象征着一种身份的转变,显示出他对新生活的认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结束”与“休相笑”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弓刀鞍马”比喻战斗生活,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战斗生活的告别,以及对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其中心思想是对自我选择的理解与坚持,展现了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弓刀:象征战争与斗争。
- 褒衣博带:代表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 金帽环:象征着身份与尊贵。
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弓刀”主要象征什么?
A. 和平生活
B. 战斗与斗争
C. 休闲娱乐
D. 家庭生活 -
诗人希望别人对自己的穿着有什么态度?
A. 嘲笑
B. 支持
C. 无所谓
D. 赞美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金钱
B. 对过去的怀念
C. 生活选择与自我认同
D. 追求名利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黄州快哉亭》: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豁达心态。
- 陶渊明《归园田居》: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刘过的这首诗更多地强调了个体的选择与自我认同,而王维则侧重于友情与离别的情感。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风格各异,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