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桥晚望》

时间: 2025-01-10 19:26:55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桥晚望
作者: 孟郊 〔唐代〕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白话文翻译:

在天津桥下,冰层刚刚结成;
在洛阳的街道上,行人已经稀少。
榆树和柳树显得萧条,楼阁也显得空闲;
明亮的月光下,清晰可见嵩山上的雪。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津桥:指的是一座桥,可能特指某一著名的桥。
  • 冰初结:冰刚开始结成,表示初冬的时节。
  • 洛阳陌:洛阳的街道,陌是指道路。
  • 榆柳萧疏:榆树和柳树稀疏,体现出冬天的冷清。
  • 楼阁闲:楼阁显得空旷而无生气。
  • 月明直见:明亮的月光下,能清楚看到。
  • 嵩山雪:嵩山上的雪,象征着冬天的寒冷与宁静。

典故解析:

  • 嵩山: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素有“中岳”的美称,常被用作诗词中的意象,象征高洁、雄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反映了诗人在洛阳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冬天的萧瑟和孤寂。孟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常感到生计窘迫,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独特的诗风。

诗歌鉴赏:

《洛桥晚望》是一首描写冬季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现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开头两句“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描绘了初冬的寒冷,桥下的冰层刚刚形成,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这种孤独感在接下来的“榆柳萧疏楼阁闲”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榆树和柳树的萧条与空荡荡的楼阁相映成趣,体现出冬天的宁静与孤寂。

最后两句“月明直见嵩山雪”则转向了自然的壮丽,明亮的月光照耀下,嵩山的雪景清晰可见,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内心的闲适与沉思,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孤独情感的深刻体验,正是孟郊诗歌的魅力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津桥下冰初结:描绘了寒冷的冬季,冰层刚开始结成,暗示冬天的来临。
  2. 洛阳陌上人行绝:洛阳的街道上人迹稀少,表现出冷清的气氛。
  3. 榆柳萧疏楼阁闲:榆树和柳树的稀疏,楼阁显得空旷,传达出一种孤独静谧的感觉。
  4. 月明直见嵩山雪:明亮的月光下,嵩山的雪景清晰可见,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修辞手法:

  • 对比:冬天的冷清与明亮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意象:通过榆柳、楼阁、月光和嵩山雪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宁静而又孤独的冬季景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冬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及内心的孤独感,传递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寒冷与孤寂。
  • 人行绝:反映出孤独与冷清的氛围。
  • 榆柳:代表着生命的萧条与自然的轮回。
  • 楼阁:体现出空间的空旷与心境的宁静。
  • 月明、嵩山雪: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高洁,带来一种超脱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诗中提到的山是: a) 泰山
    b) 嵩山
    c) 黄山
    d) 华山

  3. “洛阳陌上人行绝”表达的意思是: a) 人来人往
    b) 人迹罕至
    c) 热闹非凡
    d) 行人如织

答案:

  1. d) 冬季
  2. b) 嵩山
  3. b) 人迹罕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孟郊的《洛桥晚望》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现出孤寂的情感,但孟郊更突出冬天的冷清,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景象传达出一种隐逸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