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吟》
时间: 2025-04-27 07:35: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看花吟
作者: 陈著 〔宋代〕
少陵野老老更痴,看花看开千万枝。
安乐窝中打乖叟,看花只看半开时。
二贤看花各有意,我亦有意看离披。
红飞换得绿阴出,潇洒颇与老眼宜。
麦风扬尘野色秀,梅雨蒸叶香气滋。
避人好鸟著巢稳,争春蜂蝶今何之。
本来生意无间断,静看游戏造物儿。
不观圣人画剥卦,剥穷于上复下随。
嗟乎人事正如此,盛非终盛衰非衰。
衰盛相乘乃常理,盛不必喜衰奚悲。
谁知世情偏喜盛,我看花衰我自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年长的诗人看花的情景。老人在看花的过程中渐渐迷醉,看到千千万万的花朵盛开。安乐窝中的懒汉,只喜欢看半开的花。两位贤者看花都有各自的想法,而我也有我的看法,专注于花瓣飘落。红花飞舞,绿荫随之生长,潇洒的气质与我的老眼相得益彰。麦风中扬起尘土,田野的色彩显得十分秀丽,梅雨蒸发出叶子的香气。鸟儿在避人处安稳地筑巢,争春的蜂蝶们又去了哪里呢?其实自然的生意从未断绝,我安静地观察着造物的游戏。我不看圣人的画和卦象,因为卦象的变化与人生的起伏是一样的。唉,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盛世并不长久,衰落也并非永远。衰盛交替才是常态,盛世无需过于欢喜,衰败也不必过于悲伤。谁知道世俗偏偏喜欢盛况,而我却明白花的衰败。
注释
- 少陵:指王维,号少陵野老,此处可能是引喻。
- 安乐窝:指安静舒适的居所。
- 二贤:指古代的贤人,可能暗指孔子、颜回等。
- 离披:指花瓣飘落的状态。
- 剥卦:指周易的占卜方式。
- 盛衰:指事物的兴盛与衰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于北宋,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看花吟》创作于陈著晚年,诗人在此时对生命与自然有了更深的思考,结合看花的情景,表达了对盛衰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看花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看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盛衰的深刻思考。诗中开头提到的“少陵野老”,不仅指代王维,更象征着一种追求自然的痴迷状态。诗人在看花的过程中,逐渐引入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一种豁达的态度。
诗中“红飞换得绿阴出,潇洒颇与老眼宜”描绘了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然与洒脱。接下来的“麦风扬尘野色秀,梅雨蒸叶香气滋”则以细腻的感官描写,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面。诗人通过观察自然,传递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生命的理解。
最后两句“盛不必喜衰奚悲”,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在面对盛世时不必过于欢喜,而在衰败时也不必过于悲伤,正如自然界中的生长与凋零,都是常态。整首诗融汇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智慧,展示出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诗人自述其痴迷于看花,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第二联:对比懒汉只看半开花,反映出人们对美的不同追求。
- 第三联:提到两位贤者各有见解,表明个人的独立思想。
- 第四联:描绘红花绿荫的景象,表达洒脱的生活态度。
- 第五联:描写麦田的美丽与梅雨的滋润,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第六联:借鸟巢与蜂蝶的消失,反映自然界的变化。
- 第七联:强调自然规律的持续与不变,体现诗人对生命的观察。
- 第八联:批判传统圣人对卦象的执着,反映出个体思考的重要性。
- 第九联:感叹人事如同自然,盛衰交替是常态。
- 第十联:总结盛衰并非绝对,提醒人们保持平和心态。
- 第十一联:最后一句总结个人对世情的理解,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盛非终盛,衰非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花的盛衰比作人生的起伏,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倡导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教导人们在面对盛衰时保持淡泊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与生命的短暂。
- 鸟:象征自由与安宁。
- 麦风:代表丰收与希望。
- 梅雨:象征滋润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安乐窝”指什么?
A. 舒适的居所
B. 花园
C. 农田
答案:A -
“盛不必喜,衰奚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盛世的欢喜
B. 对衰败的悲伤
C. 对盛衰的平和态度
答案:C -
诗中提到的“二贤”可能指哪些人?
A. 孔子与孟子
B. 王维与白居易
C. 李白与杜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自然与社会的变化,反映诗人的人生感悟。
- 王维《鸟鸣涧》:展现自然的和谐美,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著的《看花吟》更侧重于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是强调豪放与人生的享乐。两者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看花吟》的情感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