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时间: 2025-01-27 03:53:43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白话文翻译
太阳高照,我睡得正香,却被军将敲门声惊醒。他说是孟谏议送来的书信,信封用白绢斜斜地封好,上面有三道印。打开信封,仿佛见到了孟谏议本人,手里拿着三百片月团茶。听说新年时他进山,惊动了冬眠的虫子,春风也跟着吹起。天子要尝阳羡茶,百草都不敢先开花。春风悄悄地结出了珍珠般的茶芽,早春时节就抽出了金黄的嫩芽。采摘新鲜的茶叶,精心烘焙后立即封装,既精致又好,不奢侈。这些茶本是给天子和王公贵族的,怎么会到了我这山野人家呢?我关上柴门,没有俗客打扰,自己戴着纱帽煎茶喝。碧绿的茶汤在风中飘香不断,白色的茶花在碗面上浮动。喝一碗,喉咙湿润;喝两碗,驱散孤独和烦闷。喝三碗,思绪如枯肠,只有五千卷文字在脑海中。喝四碗,微微出汗,平生的不平事,都随着汗水从毛孔中散去。喝五碗,肌肤和骨骼都感到清爽;喝六碗,仿佛通了仙灵。喝到第七碗,已经不能再喝了,只觉得两腋下习习生风。蓬莱山在哪里?我玉川子,乘着这清风想要归去。山上的群仙掌管着人间,地位清高,隔绝风雨。怎知那亿万苍生的生命,在山崖间受苦。我便为孟谏议问一问苍生,他们最终能否得到休息?
注释
- 军将:指送信的军人。
- 谏议:指孟谏议,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白绢斜封三道印:形容信封的封装方式,表示信件的重要和正式。
- 月团:指茶叶,因其形状似月团。
- 阳羡茶:一种名贵的茶。
- 仁风:指春风,比喻温和的风。
- 珠琲瓃:形容茶芽如珍珠般美丽。
- 至尊:指皇帝。
- 柴门反关无俗客:形容作者隐居的生活状态。
- 碧云:指茶汤的颜色。
- 白花:指茶花。
- 玉川子:作者自称。
- 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字玉川,号玉川子,河南洛阳人。他以隐逸诗和茶诗著称,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卢仝在收到孟谏议送来的新茶后所作,表达了对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茶为媒介,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作者通过对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一碗喉吻润”到“七碗吃不得也”,作者通过七碗茶的体验,展现了茶的神奇功效,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精神层面的变化,体现了茶的独特魅力。最后,作者通过“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关切,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高丈五睡正浓:形容作者睡得正香。
- 军将打门惊周公:军将敲门声惊醒了作者。
- 口云谏议送书信:军将说是孟谏议送来的书信。
- 白绢斜封三道印:形容信封的封装方式。
- 开缄宛见谏议面:打开信封,仿佛见到了孟谏议本人。
- 手阅月团三百片:手里拿着三百片月团茶。
- 闻道新年入山里:听说新年时他进山。
- 蛰虫惊动春风起:惊动了冬眠的虫子,春风也跟着吹起。
- 天子须尝阳羡茶:天子要尝阳羡茶。
- 百草不敢先开花:百草都不敢先开花。
- 仁风暗结珠琲瓃:春风悄悄地结出了珍珠般的茶芽。
- 先春抽出黄金芽:早春时节就抽出了金黄的嫩芽。
- 摘鲜焙芳旋封裹:采摘新鲜的茶叶,精心烘焙后立即封装。
- 至精至好且不奢:既精致又好,不奢侈。
- 至尊之馀合王公:这些茶本是给天子和王公贵族的。
- 何事便到山人家:怎么会到了我这山野人家呢?
- 柴门反关无俗客:我关上柴门,没有俗客打扰。
- 纱帽笼头自煎吃:自己戴着纱帽煎茶喝。
- 碧云引风吹不断:碧绿的茶汤在风中飘香不断。
- 白花浮光凝碗面:白色的茶花在碗面上浮动。
- 一碗喉吻润:喝一碗,喉咙湿润。
- 两碗破孤闷:喝两碗,驱散孤独和烦闷。
- 三碗搜枯肠:喝三碗,思绪如枯肠。
- 唯有文字五千卷:只有五千卷文字在脑海中。
- 四碗发轻汗:喝四碗,微微出汗。
-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平生的不平事,都随着汗水从毛孔中散去。
- 五碗肌骨清:喝五碗,肌肤和骨骼都感到清爽。
- 六碗通仙灵:喝六碗,仿佛通了仙灵。
- 七碗吃不得也:喝到第七碗,已经不能再喝了。
-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只觉得两腋下习习生风。
- 蓬莱山,在何处:蓬莱山在哪里?
-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我玉川子,乘着这清风想要归去。
- 山上群仙司下土:山上的群仙掌管着人间。
- 地位清高隔风雨:地位清高,隔绝风雨。
-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怎知那亿万苍生的生命。
- 堕在巅崖受辛苦:在山崖间受苦。
- 便为谏议问苍生:我便为孟谏议问一问苍生。
- 到头还得苏息否:他们最终能否得到休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仁风暗结珠琲瓃”,将茶芽比作珍珠。
- 拟人:如“百草不敢先开花”,赋予百草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通过数字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茶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作者通过对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诗中的核心意象,通过茶的采摘、烘焙、煎煮和饮用,展现了茶的独特魅力。
- 春风:比喻温和的风,暗喻春天的到来。
- 珍珠:比喻茶芽,形容其美丽。
- 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隐逸和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月团”是指什么? A. 月亮 B. 茶叶 C. 书信 D. 珍珠
-
作者在诗中提到了几次喝茶的体验? A. 三次 B. 五次 C. 七次 D. 九次
-
诗中的“玉川子”是指谁? A. 孟谏议 B. 军将 C. 作者本人 D. 天子
答案:
- B. 茶叶
- C. 七次
- C. 作者本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羽《茶经》:详细介绍了茶的种植、制作和饮用方法,是茶文化的经典之作。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与陆羽的《茶经》相比,前者更注重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后者则更侧重于茶的实用知识和文化传承。
- 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相比,两者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卢仝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卢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茶经》:陆羽著,详细介绍了茶的种植、制作和饮用方法,是茶文化的经典之作。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