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昨日三首》
时间: 2025-01-27 03:32: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叹昨日三首 卢仝 〔唐代〕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 如此如此复如此,壮心死尽生鬓丝。 秋风落叶客肠断,不办斗酒开愁眉。 贤名圣行甚辛苦,周公孔子徒自欺。 天下薄夫苦耽酒,玉川先生也耽酒。 薄夫有钱恣张乐,先生无钱养恬漠。 有钱无钱俱可怜,百年骤过如流川。 平生心事消散尽,天上白日悠悠悬。 上帝板板主何物,日车劫劫西向没。 自古贤圣无奈何,道行不得皆白骨。 白骨土化鬼入泉,生人莫负平生年。 何时出得禁酒国,满瓮酿酒曝背眠。
白话文翻译:
昨天的时光无法追回,今天的时光转瞬即逝。 如此反复,壮志消磨,白发滋生。 秋风中落叶让人心碎,无法借酒消愁。 追求贤名圣行极为辛苦,周公孔子也不过是自欺欺人。 世间庸俗之人沉溺于酒,玉川先生同样如此。 庸俗之人有钱便放纵享乐,先生却无钱只能保持淡泊。 无论有钱无钱都很可怜,百年光阴如流水般迅速流逝。 一生心事消散无踪,天上的太阳悠然悬挂。 上帝究竟主宰什么,太阳匆匆西沉。 自古以来贤圣也无可奈何,修行不成皆化白骨。 白骨化为泥土,鬼魂入泉,生者不应辜负此生。 何时能走出禁酒的国度,酿满一瓮酒,晒背而眠。
注释:
- 须臾期:极短的时间。
- 壮心死尽:指壮志消磨殆尽。
- 鬓丝:指白发。
- 不办:无法。
- 贤名圣行:追求高尚的名声和行为。
- 周公孔子:指周公旦和孔子,古代圣人。
- 薄夫:庸俗之人。
- 玉川先生:作者自称。
- 恣张乐:放纵享乐。
- 养恬漠:保持淡泊宁静。
- 板板:古怪,难以捉摸。
- 日车:指太阳。
- 劫劫:匆匆。
- 道行不得:修行不成。
- 白骨土化:指人死后化为泥土。
- 鬼入泉:指鬼魂入地。
- 禁酒国:指禁止饮酒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仝,唐代诗人,字玉川,以豪放不羁、诗风奇特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生理想的失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中通过对昨日与今日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理想破灭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昨日与今日的对比开篇,表达了时光不可追的哀愁。诗人通过对壮志消磨、白发滋生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秋风落叶的意象,加深了诗中的悲凉氛围。诗人对贤名圣行的批判,显示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玉川先生与薄夫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摆脱束缚,享受简单的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表达了时光流逝不可追的哀愁。
- 如此如此复如此,壮心死尽生鬓丝。——壮志消磨,白发滋生,人生无常。
- 秋风落叶客肠断,不办斗酒开愁眉。——秋风落叶的意象,加深了悲凉氛围。
- 贤名圣行甚辛苦,周公孔子徒自欺。——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
- 天下薄夫苦耽酒,玉川先生也耽酒。——社会不公,个人无奈。
- 薄夫有钱恣张乐,先生无钱养恬漠。——对比,反映社会现实。
- 有钱无钱俱可怜,百年骤过如流川。——人生无常,光阴如流水。
- 平生心事消散尽,天上白日悠悠悬。——心事消散,时光悠然。
- 上帝板板主何物,日车劫劫西向没。——对命运的无奈,太阳西沉。
- 自古贤圣无奈何,道行不得皆白骨。——修行不成,化为白骨。
- 白骨土化鬼入泉,生人莫负平生年。——人生短暂,不应辜负。
- 何时出得禁酒国,满瓮酿酒曝背眠。——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昨日与今日,薄夫与玉川先生。
- 拟人:日车劫劫西向没,太阳被拟人化。
- 比喻:百年骤过如流川,光阴如流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哀愁,对人生理想的失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通过对昨日与今日的对比,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秋风落叶:悲凉,人生无常。
- 鬓丝:白发,壮志消磨。
- 日车劫劫:太阳西沉,时光流逝。
- 白骨土化:人生短暂,化为泥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昨日之日不可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愁 C. 愤怒 D. 平静
- “秋风落叶客肠断”中的“肠断”是什么意思? A. 肚子痛 B. 心碎 C. 生气 D. 惊讶
- 诗中提到的“玉川先生”是指谁? A. 周公 B. 孔子 C. 作者自己 D. 薄夫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杜甫《登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哀愁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卢仝《叹昨日三首》: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李白更强调及时行乐,而卢仝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