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烟低重水花明,从道风光似帝京。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
白话文翻译:
草烟弥漫,水面上波光粼粼,沿着小路的风景似乎和帝京一样美丽。但是可惜的是,山上传来的猿鸣让人心痛,故乡的这一声断肠声是这里所没有的。
注释:
- 草烟:指草丛中升起的烟雾,形容自然景色的宁静。
- 低重:意为烟雾弥漫,低矮而浓厚。
- 水花明:水面闪烁的光点,形象地描绘水的清澈与美丽。
- 帝京:指的是长安,唐代的都城,象征繁华和美好。
- 其奈:表示无奈或可惜。
- 山猿:指山中的猿猴,象征孤独与悲凉。
- 江上叫:指猿猴在江边叫声,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情感。
- 断肠声:形容极度悲伤的声音,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诗歌贴近百姓生活而广受欢迎。他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常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这首《答春》写于白居易的晚年,时值他在杭州任职期间。诗中反映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感慨,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反思。
诗歌鉴赏:
《答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作。开头两句通过“草烟”和“水花”两种意象,构建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日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眼前的美景,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受。这种自然风光令人联想到繁华的帝京,显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的基调急转直下。山猿的叫声象征着孤独与悲伤,诗人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里的“断肠声”更是将思乡之苦推向了极致,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内心之痛,令人深思。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更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美好环境中可能产生的情感矛盾,体现了白居易“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他的诗歌在自然与人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烟低重水花明:描绘了春日的清晨,草丛中升起的烟雾与水面的光亮,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丽。
- 从道风光似帝京:通过小路的风景与长安的繁华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与向往。
- 其奈山猿江上叫:山中猿猴的叫声打破了宁静,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 故乡无此断肠声:最后一句以“断肠声”收尾,强化了思乡情感的悲伤,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美丽的自然景色与悲伤的猿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情感的复杂性。
- 意象:使用“草烟”、“水花”、“山猿”等意象,营造出独特的自然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将声音与情感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自然景色不仅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情感的寄托。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丽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深切思念的双重情感,反映了人在面对美好外界时,内心常常会有孤独与惆怅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烟:象征自然的宁静,传递出一种清新怡人的气息。
- 水花: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纯洁,水的波动暗示着流动的时间与不断的变化。
- 山猿:象征孤独与悲伤,猿鸣常常与思乡的情感相联系。
- 断肠声:象征极度的思念与痛苦,成为故乡情感的最强烈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帝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长安
C. 洛阳
D. 杭州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山猿江上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__。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是表现春天的美丽。 (对/错)
答案:
- B
- 思念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 杜甫的《春望》:描述了春天的景色与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答春》 vs. 李白《夜泊牛津》: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白居易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情感的冲突,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出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