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
时间: 2025-01-26 07:28: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石山
作者: 宋晋之
日车未访到仙宫,
日脚将西又转蓬。
莫怪登山能草草,
祗缘行李自匆匆。
玉棺已去人何在,
石鼎虽存味早空。
休羡古来名与迹,
几多丘壑在胸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登山时的匆忙与对古人名迹的感慨。诗人未能抵达仙境,夕阳西下,时间紧迫,因行李繁重而匆忙上山。虽然古人的墓葬已不在,但留下的石鼎却空无一物。诗人告诫自己不要羡慕古人的名声和遗迹,因为内心的丰富和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
- 日车:指太阳的运行,象征时间。
- 仙宫:传说中的仙人居所,象征理想或追求。
- 草草:匆忙的样子。
- 祗缘:只因为。
- 玉棺:指古代名人的墓葬。
- 石鼎: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虽存在但无实质内容。
- 丘壑:指山丘和沟壑,喻指内心的丰富与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晋之,宋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思想深邃,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登山之际,表达了对古人名迹的追忆与自身处境的反思。
诗歌鉴赏
《白石山》通过对登山过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日车未访到仙宫”,暗示理想的遥不可及,接着“日脚将西又转蓬”则显示出时间的紧迫,诗人在登山时不得不匆匆而行。通过“莫怪登山能草草,祗缘行李自匆匆”,诗人坦诚自己的匆忙态度,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无法停下脚步,去追求更高的理想。
接下来,诗人提到“玉棺已去人何在”,让人思考那些曾经辉煌的人物如今已经消逝,而“石鼎虽存味早空”则传达出一种失落感,尽管古物仍在,但其背后的意义和精神却已消逝。最后一句“休羡古来名与迹,几多丘壑在胸中”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不再羡慕古人的名声和成就,而是珍视内心的丰富与多样性。这种从外在向内心的转变,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极具启发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车未访到仙宫:太阳的行程未能到达理想的境地。
- 日脚将西又转蓬:时间已近黄昏,象征日子的转瞬即逝。
- 莫怪登山能草草:不必责怪自己登山匆忙。
- 祗缘行李自匆匆:只是因为行李让人不得不急促。
- 玉棺已去人何在:古人的墓葬已消失,曾经的人影无踪。
- 石鼎虽存味早空:古老的器物虽在,但无任何实质的内容。
- 休羡古来名与迹:不要羡慕古人的名声和遗迹。
- 几多丘壑在胸中:心中有丰富的情感与经历。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比喻如“日车”、“石鼎”,形成了生动的意象;对仗如“玉棺”和“石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与迹的反思,强调内心的丰富与自我价值,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淡泊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宫:象征理想与追求,是人们向往的境地。
- 玉棺:代表着历史与记忆,唤起对逝去的追思。
- 石鼎:象征古代文化的遗存,提示人们对历史的反思。
- 丘壑:代表内心的丰富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车未访到仙宫”所表达的意境是?
A. 理想遥不可及
B. 太阳的运行
C. 人生的匆忙 -
“几多丘壑在胸中”中的“丘壑”指的是什么?
A. 山丘和沟壑
B. 内心的丰富与深邃
C. 古人的遗迹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反思,两者都强调了对内心感受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