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洲三台(丹桂)》

时间: 2025-01-26 00:29:48

桂华移自云岩。

更被灵砂染丹。

清露湿酡颜。

醉乘风、下临世间。

素娥襟韵萧闲。

不与群芳并看。

蔌蔌绛绡单。

觉身轻、梦回广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华移自云岩。更被灵砂染丹。清露湿酡颜。醉乘风下临世间。素娥襟韵萧闲。不与群芳并看。蔌蔌绛绡单。觉身轻梦回广寒。

白话文翻译:

桂花从云岩移植而来,更被灵砂染成了红色。清露沾湿了它醉人的容颜。它乘着风降临人间。素娥(嫦娥)的襟怀和风韵显得萧散闲适。她不与群芳并列观赏。蔌蔌的红色薄纱单薄。感觉身体轻盈,梦回广寒宫。

注释:

  • 桂华:指桂花。
  • 云岩:指高山。
  • 灵砂:传说中的仙丹,这里比喻红色。
  • 酡颜:指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这里形容桂花的颜色。
  • 素娥:指嫦娥,月宫中的仙女。
  • 襟韵:指风度和气质。
  • 萧闲:指闲适自在。
  • 蔌蔌:形容声音细小,这里形容薄纱的声音。
  • 绛绡:红色的薄纱。
  • 广寒:指月宫,传说中的仙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侠,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仙境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这首诗描绘了桂花的美丽和嫦娥的仙姿,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观赏桂花时,受到桂花的美丽和传说中嫦娥的故事启发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桂花和嫦娥的描绘,表达了对仙境和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桂花为媒介,将人间与仙境巧妙地联系起来。首句“桂华移自云岩”即展现了桂花的高贵出身,仿佛是从仙境移植而来。接着“更被灵砂染丹”赋予了桂花神秘的色彩,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清露湿酡颜”则进一步以清露的湿润来描绘桂花的娇艳,仿佛桂花是醉了酒的仙子,乘风降临人间。后几句则通过嫦娥的形象,展现了仙境的宁静与超脱,与群芳不同,嫦娥独享那份清闲与自在。最后“觉身轻梦回广寒”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无限向往,仿佛自己也能轻盈地飞向那遥远的月宫。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仙境的赞美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桂华移自云岩”:桂花仿佛是从高山上移植而来,暗示其高贵不凡。
  2. “更被灵砂染丹”:桂花被灵砂染成红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3. “清露湿酡颜”:清露沾湿了桂花,使其更加娇艳。
  4. “醉乘风下临世间”:桂花仿佛是醉了酒的仙子,乘风降临人间。
  5. “素娥襟韵萧闲”:嫦娥的风度和气质显得闲适自在。
  6. “不与群芳并看”:嫦娥不与凡间的花朵并列观赏,显示其超凡脱俗。
  7. “蔌蔌绛绡单”:形容嫦娥的红色薄纱细小而单薄。
  8. “觉身轻梦回广寒”:感觉身体轻盈,仿佛梦回月宫。

修辞手法:

  • 比喻:“更被灵砂染丹”将桂花的红色比作灵砂,增添神秘感。
  • 拟人:“醉乘风下临世间”将桂花拟人化,仿佛是醉了酒的仙子。
  • 对仗:“素娥襟韵萧闲”与“不与群芳并看”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桂花和嫦娥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仙境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美的无限赞美。

意象分析:

  • 桂花:象征美丽和高贵。
  • 灵砂:象征神秘和仙境。
  • 清露:象征纯洁和清新。
  • 嫦娥:象征仙境和超脱。
  • 广寒:象征月宫和仙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桂华”指的是什么? A. 桂花 B. 桂树 C. 桂叶
  2. “灵砂染丹”中的“灵砂”比喻什么? A. 红色 B. 仙丹 C. 石头
  3. 诗中的“素娥”指的是谁? A. 嫦娥 B. 仙女 C. 宫女
  4. “觉身轻梦回广寒”中的“广寒”指的是什么? A. 月宫 B. 高山 C. 宫殿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月宫和仙境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超脱和自由。

诗词对比:

  • 赵师侠的《伊洲三台(丹桂)》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但赵师侠的诗更侧重于对桂花和嫦娥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月亮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侠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