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桅》

时间: 2025-01-25 22:53:14

百尺桅樯一尺乌,一夫击鼓百夫呼。

何似北人将远适,呼童秣马与膏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起桅 张舜民 〔宋代〕

百尺桅樯一尺乌,一夫击鼓百夫呼。 何似北人将远适,呼童秣马与膏车。

白话文翻译:

百尺高的桅杆上挂着一尺长的乌鸦旗,一人击鼓,百人齐呼。 这情景怎比得上北方人将要远行,呼唤童仆喂马并给车轴上油。

注释:

字词注释:

  • 桅樯:船上的桅杆。
  • 乌:指乌鸦旗,古代船上的一种旗帜。
  • 击鼓:古代航行时的一种信号或仪式。
  • 呼:大声呼喊。
  • 北人:指北方的人。
  • 远适:远行。
  • 秣马:喂马。
  • 膏车:给车轴上油,使其润滑。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了船只起航和北方人远行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对日常情感的表达。此诗通过对比船只起航和北方人远行的场景,展现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描述诗人观察到的船只起航的场景,并借此对比北方人远行的情景,表达了对远行和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出行方式,展现了宋代社会的不同生活面貌。首句“百尺桅樯一尺乌,一夫击鼓百夫呼”描绘了船只起航的壮观场面,桅杆高耸,乌鸦旗飘扬,一人击鼓,百人齐呼,气氛热烈而紧张。而次句“何似北人将远适,呼童秣马与膏车”则转向了北方人远行的场景,呼唤童仆喂马并给车轴上油,显得平静而有序。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展示了不同地域的生活特色,也表达了对远行和离别的深沉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百尺桅樯”和“一尺乌”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船只起航的壮观场面,而“一夫击鼓百夫呼”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气氛的热烈和紧张。
  • 次句通过“何似”引出北方人远行的场景,用“呼童秣马与膏车”来描述这种平静而有序的出行方式,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船只起航和北方人远行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地域的生活特色。
  • 拟人:“一夫击鼓百夫呼”中的“呼”字赋予了人们集体行动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出行方式,展现了宋代社会的不同生活面貌,并表达了对远行和离别的深沉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桅樯:象征着航行的开始和冒险的精神。
  • 乌鸦旗:可能象征着某种信号或仪式。
  • 击鼓:象征着动员和准备。
  • 秣马与膏车:象征着远行的准备和有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尺桅樯一尺乌”中的“乌”指的是什么? A. 乌鸦旗 B. 乌云 C. 乌鸦 D. 乌木 答案:A

  2. 诗中“呼童秣马与膏车”描述的是什么场景? A. 船只起航 B. 北方人远行 C. 战争准备 D. 节日庆典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狩猎场景,展现了宋代文人的豪放情怀。

诗词对比:

  • 张舜民此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舜民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