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新昌入天台
升高无过胡孙擂,
行险胜於老鼠梯。
何事将身来试比,
要参大士石桥西。
白话文翻译:
从新昌进入天台,
攀登的高度没有超过胡孙的擂台,
这条路虽然危险,却胜过老鼠的梯子。
为什么要冒险来和你比试呢?
我只想去拜访大士,去石桥的西边。
注释:
- 升高:攀登的高度。
- 无过:没有超过。
- 胡孙擂:此处指的是一个高处的擂台,象征着攀登的目标。
- 行险:走这条危险的道路。
- 胜於:胜过,超过。
- 老鼠梯:老鼠的梯子,象征着低劣的攀登方式。
- 何事:为什么。
- 将身:冒着生命的危险。
- 试比:进行比较或竞争。
- 大士:指的是佛教中的大菩萨,象征着崇高的精神追求。
- 石桥西:指向一个具体的地点,隐喻追求的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伯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和人文景观,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天台山时,借景抒情,表达对高峰的向往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天台山在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圣地,诗人在此游历,心怀崇高的信仰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新昌入天台”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在攀登天台山的过程中对人生与信仰的思考。诗中的“升高无过胡孙擂”既强调了攀登的艰难,也隐含了对人生目标的追求。通过与“老鼠梯”的对比,作者不仅表现出高峰的艰险,更体现了对低劣手段的鄙视。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上细腻而深邃,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信仰的执著追求。
最后一句“要参大士石桥西”则是诗中情感的高潮,表明作者的最终目的地是追寻佛教的智慧与启迪。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外在山水的探索,更是对内心自我的追寻与反思。作品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自新昌入天台:作者从新昌出发,进入天台,暗示旅途的开始。
- 升高无过胡孙擂:攀登的高度没有超过胡孙的擂台,说明目标的难度。
- 行险胜於老鼠梯:尽管路途险峻,但比起老鼠的梯子,还是有其意义。
- 何事将身来试比:表达对人生选择的疑问,是否值得冒险。
- 要参大士石桥西:最终目标指向大士,象征着对精神信仰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老鼠梯”比喻低劣的攀登方式,强调高峰的艰难。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同时展现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对精神信仰的向往。整体情感基调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胡孙擂:象征着高远的目标与理想。
- 老鼠梯:代表低劣与平庸的追求。
- 大士:象征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胡孙擂”象征什么?
A. 低劣的攀登方式
B. 高远的目标
C. 难以攀登的山峰
D. 诗人的故乡 -
“何事将身来试比”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自然风光
B. 人生选择
C. 旅行的意义
D. 友情的重要 -
诗中提到的“石桥西”指的是什么?
A. 一条小路
B. 一个具体的地点
C. 诗人的家乡
D. 一座山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表达对高山的敬仰与人生理想的追求。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探讨旅途中的人性与理想。
诗词对比:
对比郑伯英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可以发现两位诗人在描写山水时,郑伯英更侧重于人生的思考与内心的探求,而李白则体现了豪放与对自然的直接赞美。通过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对山水的不同理解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