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通真身塔》

时间: 2025-01-11 01:31:26

洁志登高塔,西南对海城。

一真虽有相,万法本无生。

梅雨侵窗冷,天风入海清。

临回慵更语,祖意自分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洁志登高塔,西南对海城。一真虽有相,万法本无生。梅雨侵窗冷,天风入海清。临回慵更语,祖意自分明。

白话文翻译:

清白的志向让我登上高塔,西南方对着海边的城市。虽然一真之道有形象,但万法本质上是无生无灭的。梅雨侵入窗户,让人感到寒冷,天风吹来,让大海显得清澈。临近归去时,懒得再多说,祖师的意图自会明了。

注释:

  • 洁志:清白的志向,指人的理想和追求。
  • 一真:道教哲学中的概念,指真实唯一的道。
  • 万法:指世间万物和道理。
  • 梅雨:指梅雨季节,通常是指湿冷的天气。
  • 天风:自然界的风。
  • 临回:快要回去,接近归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古成之,字子君,号千山,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关心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常以自然景象寄托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天通真身塔时,表达了他在高塔观海时的感悟,反映了他对道教哲理的理解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开头一句“洁志登高塔”,展现了诗人追求理想与内心纯净的志向,同时也隐含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接着,诗人以“西南对海城”描绘了高塔的地理位置,扩展了视野,仿佛将自己的思绪放在了更广阔的天地之间。

“一真虽有相,万法本无生”则是诗中哲理的核心,诗人从道教的角度探讨了存在与本质的关系,强调了表象与内在的辩证关系。梅雨和天风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宁静,反映出诗人在困扰与清净之间的思考。最后一句“祖意自分明”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道教智慧的认同与理解,深刻而自然。

整首诗流畅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对自然的独特感受,既有情感的抒发,又有思想的深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洁志登高塔:以“洁志”引入,显示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登高则是追求更高境界的象征。
  2. 西南对海城:地理位置的描绘,进一步拓展了诗的空间感,给人以广阔的视觉体验。
  3. 一真虽有相:引入哲学概念,强调虽然存在形象,但本质是统一的。
  4. 万法本无生:万物皆空,无生无灭,体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
  5. 梅雨侵窗冷:通过描绘天气变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凉意与孤寂。
  6. 天风入海清:自然的清新与明澈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7. 临回慵更语:诗人归家的时候,懒得多说,反映出内心的平和。
  8. 祖意自分明:强调在静默中,祖师的教导与智慧自会显现。

修辞手法:

  • 对比:梅雨与天风的对比,反映内外环境的不同状态。
  • 隐喻:高塔象征着理想,海城代表着现实。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探讨了存在与本质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道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归属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象征广阔与包容,反映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 梅雨:代表困扰与冷寂,表现内心的挣扎。
  • 天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清新,带来思绪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洁志”指的是什么?

    • A. 纯洁的志向
    • B. 清洁的地方
    • C. 志向的清晰
    • D. 理想的实现
  2. “一真虽有相,万法本无生”表达了什么哲理?

    • A. 实际存在与虚无的关系
    • B. 物质世界的真实
    • C. 形象与本质的对立
    • D. 生活的苦与乐
  3. 诗人懒得多说的原因是什么?

    • A. 没有话题
    • B. 内心的平和
    • C. 想要独处
    • D. 觉得无聊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古成之的哲理性有很大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