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

时间: 2025-01-26 02:53:17

孔雀眠高阁,樱桃拂短檐。

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

细雨无妨烛,轻寒不隔帘。

欲将红锦段,因梦寄江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题
孔雀眠高阁,樱桃拂短檐。
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
细雨无妨烛,轻寒不隔帘。
欲将红锦段,因梦寄江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孔雀悠然自得地栖息在高阁上,樱桃轻轻拂过短檐。画面上金色的光辉缓缓流淌,筝声轻柔如玉般细腻。细雨虽落,但并不妨碍烛光的明亮,轻寒的夜晚也不会阻隔窗帘后的温暖。我想把那红色的锦绣段子,寄托在梦中,送给江淹。

注释:

  • 孔雀:一种美丽的鸟,象征着华丽和优雅。
  • 高阁:高楼,表示居所的高雅。
  • 樱桃:樱桃树的果实,象征春天和美好。
  • 画明:形容画作的色彩鲜明。
  • 金冉冉:金色的光泽缓缓流动,象征温暖与富贵。
  • 筝语:古筝的声音,象征音乐之美。
  • 玉纤纤:形容筝声如玉般清脆细腻。
  • 细雨:小雨,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 红锦段:红色的绸缎,象征美丽的事物。
  • 江淹:江淹是南朝文学家,以才情著称,诗中提到是寄托情感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梅溪,唐代诗人,擅长词,尤其是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其作品常富于情感,文字清丽、意境深远。温庭筠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盛世相伴,诗风受到了当时文化繁荣的影响。

创作背景:

《偶题》创作于温庭筠的晚年,诗中描绘的细腻场景和深情意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唐代,文人们常通过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本诗正是这一风格的体现。

诗歌鉴赏:

《偶题》是一首富有画面感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温馨而又优雅的生活空间。诗的开头描绘孔雀栖息在高阁,给人以高雅之感,接着以樱桃轻拂短檐,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画面的细腻与温暖在“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中得以升华,金色的光线与美妙的筝声相结合,使整个场景更显生动。

“细雨无妨烛,轻寒不隔帘”一句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安详,尽管外界的雨水与寒冷存在,但却无法影响内心的温暖与光明。这种内心的安宁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终在“欲将红锦段,因梦寄江淹”中达到高潮,表达了对美好梦想的追求与寄托。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外在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温庭筠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孔雀眠高阁:孔雀栖息在高处,象征着高贵与优雅。
  2. 樱桃拂短檐:樱桃轻轻摩擦着短檐,展现了柔和的春意。
  3. 画明金冉冉:画面的光辉如金色般缓缓流动,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4. 筝语玉纤纤:古筝的声音细腻如玉,传达出音乐的美感。
  5. 细雨无妨烛:即使细雨落下,烛光依旧明亮,象征内心的宁静。
  6. 轻寒不隔帘:外面的寒意无法阻挡内心的温暖。
  7. 欲将红锦段:想要将红色的锦绣寄托于梦中,表达一种情感的寄托。
  8. 因梦寄江淹:把情感寄托给江淹,表明对文学与情感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筝声比作“玉”,增强了音乐的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例如“细雨无妨烛,轻寒不隔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细雨和轻寒赋予人的特性,使自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细腻观察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梦想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孔雀:象征着华贵和优雅。
  • 樱桃:象征着春天和生命的美好。
  • 细雨:象征着温柔和宁静。
  • 红锦段:象征着美丽的愿望与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孔雀眠高阁”中的“孔雀”象征着什么?

    • A) 高贵
    • B) 平凡
    • C) 忧伤
  2. “画明金冉冉”中的“金”指代哪种色彩?

    • A) 银色
    • B) 金色
    • C) 蓝色
  3. 诗中的“欲将红锦段”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寄托
    • C) 愤怒

答案:

  1. A) 高贵
  2. B) 金色
  3. B) 寄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温庭筠的《偶题》相比,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更强调了孤独与酒的意象。杜甫的《春望》则在描绘春天的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集》
  • 《唐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