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之卅五》

时间: 2025-01-10 18:53:05

本为贵公子。

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

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

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

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

磨灭成尘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之卅五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白话文翻译:

我曾是个富贵公子,平生确实热爱才能。
感慨时局,想要报效国家,
于是拔剑向茂盛的蒿草进发。
向西奔赴丁零的边塞,向北攀登单于的台地。
登上山巅,目之千里,心中思古悠然。
谁说我未曾忘记祸患?一切已经化为尘埃。

注释:

  • 贵公子:指出身显赫的年轻人。
  • 蒿莱:指长满蒿草的地方,象征着士人报国的决心。
  • 丁零塞:指边塞,象征征战的地方。
  • 单于台:古代匈奴的统治者,象征北方的敌人。
  • 怀古心悠哉:思念古代的心情,感慨悠长。
  • 磨灭成尘埃:指历史的祸患已被时间所淡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668年,他以豪放之风和深沉的感慨著称于世。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初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之时,诗人感受到国家的危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报国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贵公子”自谦开篇,展示了诗人曾经的身份与理想,表达了对才能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诗中通过“拔剑起蒿莱”展现了诗人积极投身报国事业的决心,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奔赴边塞的场景,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登山见千里”则隐喻诗人目光远大,志向高远,然而“怀古心悠哉”又透出一丝惆怅与思考,反映出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最后两句提到“磨灭成尘埃”,不仅表明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暗含了对过往痛苦的释怀。这首诗情感深邃,既有豪情壮志,也有对历史的沉思,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深刻与多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本为贵公子:诗人自谦,暗示自己出身显赫,但并不自满。
  2. 平生实爱才:强调自己对才能的热爱,表明追求才华的精神。
  3. 感时思报国:因时局动荡而产生的报国情怀,展现诗人爱国之心。
  4. 拔剑起蒿莱:象征决心与行动,表现出勇敢与果断。
  5. 西驰丁零塞:描绘征战场景,展现壮志与豪情。
  6. 北上单于台:指向北方敌人,显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7. 登山见千里:象征视野的开阔与志向的远大。
  8. 怀古心悠哉:思古之情,增添了感伤与思索的层次。
  9. 谁言未忘祸:反问中带出对历史的警醒。
  10. 磨灭成尘埃:时间的流逝使得往事淡去,展现一种释然。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体现诗歌的对称美。
  • 比喻:如“磨灭成尘埃”,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历史的消逝。
  • 反问:通过“谁言未忘祸”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释怀,充满了豪情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贵公子:象征着理想与责任。
  2. 蒿莱:象征着报国的决心与行动。
  3. 丁零塞、单于台:象征边塞与敌人,表现战争的背景。
  4. 千里:象征视野与志向,寓意远大的理想。
  5. 尘埃:象征历史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贵公子”指的是: A. 富有的青年
    B. 贫苦的士人
    C. 学识渊博的人
    D. 农民

  2. “拔剑起蒿莱”中起的作用是: A. 表达诗人的豪情
    B. 描绘战争场景
    C. 表示对古代的怀念
    D. 叙述个人经历

  3. 诗人提到“磨灭成尘埃”是指: A. 历史的教训消失
    B. 个人的理想实现
    C. 国家愈发强盛
    D. 未来充满希望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望》 - 杜甫
  2. 《登高》 - 杜甫
  3.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陈子昂的《感遇》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受,但陈子昂更侧重于个人的豪情壮志,而杜甫则更多地强调了对家国的忧虑与现实的苦涩。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