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拾遗肃归朝》

时间: 2025-01-10 21:52:33

明主重文谏,才臣出江东。

束书辞东山,改服临北风。

万里望皇邑,九重当曙空。

天开芙蓉阙,日上蒲桃宫。

天子初未起,金闺籍先通。

身逢轩辕世,名贵鸳鸾中。

故人荣此别,何用悲丝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梁拾遗肃归朝
作者:皎然 〔唐代〕

明主重文谏,才臣出江东。
束书辞东山,改服临北风。
万里望皇邑,九重当曙空。
天开芙蓉阙,日上蒲桃宫。
天子初未起,金闺籍先通。
身逢轩辕世,名贵鸳鸾中。
故人荣此别,何用悲丝桐。

白话文翻译:

明主重视文官的谏言,才华横溢的臣子从江东而来。
他束起书信告别东山,换上衣服迎接北风。
他远望皇城,九重宫阙在曙光中显现。
天开芙蓉的阙门,日照蒲桃的宫殿。
天子尚未起床,金闺中的信件已先送达。
身处轩辕的时代,名声显赫如鸳鸾般相配。
老朋友在此别离,何必为此而悲伤呢?

注释:

  • 束书:指束起书信,表示告别。
  • 东山:指东山隐居,代表隐士或归隐之地。
  • 九重:指皇宫的层次,象征权力与地位。
  • 芙蓉阙:比喻华丽的宫门,象征高贵与美好。
  • 蒲桃宫:指天子的宫殿,寓意富丽堂皇。
  • 轩辕世:轩辕是黄帝的名字,象征盛世。
  • 鸳鸾:比喻配对的美好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以清丽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人情世态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梁拾遗肃归朝的场合,表达了对才士归朝的欣喜和对友人别离的不舍,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政治理想和对明主的赞美。

诗歌鉴赏:

《送梁拾遗肃归朝》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诗,诗中充满了对文人的推崇与对未来的憧憬。开篇即以“明主重文谏”点明了当时社会对文官的重视,体现出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认同。接着通过描写梁拾遗出山归朝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祖国的深情。诗中的“天开芙蓉阙,日上蒲桃宫”描绘了辉煌的皇宫,寓意着美好的前景。当他在“万里望皇邑”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九重宫阙在曙光中闪耀,象征着光明的未来和希望的到来。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期待。结尾的“何用悲丝桐”则是对离别情绪的调和,表达了对对方前途的祝福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比喜悦与悲伤,诗人在送别中找到了平衡,体现了唐代文人的豁达与洒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明主重文谏:说明当时的明主重视文官的谏言。
    • 才臣出江东:指梁拾遗从江东归来,才华出众。
    • 束书辞东山:他告别隐居生活,准备归朝。
    • 改服临北风:换上新装,迎接新的环境。
    • 万里望皇邑:远望皇城,心中充满期待。
    • 九重当曙空:描绘天亮时分的皇宫。
    • 天开芙蓉阙:华丽的宫门如芙蓉花般绽放。
    • 日上蒲桃宫:阳光照耀着富丽的宫殿。
    • 天子初未起:天子尚未起床,暗指未来的光明。
    • 金闺籍先通:金闺之中,信件已送达。
    • 身逢轩辕世:身处盛世,地位显赫。
    • 名贵鸳鸾中:比喻声名显赫,配对美好。
    • 故人荣此别:对旧友的告别虽荣幸却不舍。
    • 何用悲丝桐:不必因别离而悲伤,未来可期。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天开芙蓉阙”比喻宫门的美丽,营造了华丽的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才士归朝的欢喜与对友人别离的感慨,体现了士人的理想和对明主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明主:象征着明智的领导。
  • 文谏:代表忠诚的建言。
  • 东山:隐喻隐居生活,象征对名利的淡泊。
  • 九重宫阙:象征权势与荣耀。
  • 芙蓉阙:象征华丽与美好。
  • 蒲桃宫:象征天子的威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山”象征什么?

    • A. 归隐
    • B. 旅行
    • C. 战争
  2. “万里望皇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希望
    • C. 恐惧
  3. “何用悲丝桐”中“丝桐”指的是什么?

    • A. 悲伤的乐器
    • B. 友谊的象征
    • C. 不再相见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追求与感慨,情感较为奔放。
  • 李白的《送友人》则突出豪放与洒脱,情绪表达更为激昂,风格与皎然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