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时间: 2025-01-26 23:3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琐窗寒
作者: 黄廷璹 〔宋代〕
驻马林塘,还寻旧迹,雨收秋晚。
残蕉映牖,强把碧心偷展。
记相逢画堂宴开,乱花影入帘初卷。
正小池涨绿,丝纶曾试,事随鸿远。
凄断。情何限。
料素扇尘深,怨娥碧浅。
清宫丽羽,漫有苔笺题满。
问低墙双柳尚存,几时艳烛亲共剪。
但凝眸,数点遥峰,春色青如染。
白话文翻译
我驻马在林塘边,仍在寻找旧时的足迹,雨停了,秋天的晚景渐渐显露。
残余的蕉叶映照在窗子上,努力展现我内心的情感。
记得那次在画堂中相逢,宴会刚刚开始,花影纷乱地映入初卷的帘子。
正当小池水涨绿时,我曾试过用丝线钓鱼,往事随鸿雁而去,令人凄凉。
情感如此深重,何止这些?
只怕那素扇上积满了尘埃,怨恨如月光般淡薄。
清宫的华丽羽衣,满是苔藓的诗笺题字。
我问那矮墙边的双柳是否还在,几时能与亲友共剪烛光?
但我只是凝视远方,几点遥远的山峰,春色正如染料般青翠。
注释
- 驻马林塘:驻马在林塘边,林塘指树林边的小湖。
- 残蕉:残留的蕉叶,象征着秋冬之际的凋零。
- 碧心:指心中青翠的情感。
- 丝纶:古代钓鱼用的丝线。
- 鸿远:指鸿雁,象征远方的事情。
- 怨娥碧浅:指对月亮的怨恨,月亮在这里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却又让人感到悲伤。
- 清宫丽羽:华丽的宫廷服饰。
- 苔笺:长满苔藓的纸张,象征时间的流逝。
- 艳烛:指烛光,象征温暖的亲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廷璹,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冬之际,表现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惆怅。
诗歌鉴赏
《琐窗寒》是黄廷璹的一首感情细腻、意境深邃的诗作。全诗以“驻马林塘”开篇,描绘了一个寻旧之旅。诗人在秋晚的雨后,站在窗口,凭窗眺望,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往日的美好。通过“残蕉映牖”的描写,诗人将秋天的凋零与内心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
在诗的中段,诗人回忆起与友人欢聚的场景,宴会的欢乐与现实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命运的无奈。小池涨绿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生机,更映射出诗人内心对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结尾部分,诗人用“数点遥峰,春色青如染”来表达对未来的期盼与理想,尽管现实中有许多的遗憾与不如意,但那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始终存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宋代词人的风格与个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驻马林塘:表达了诗人游历的情境。
- 雨收秋晚:描绘秋雨后宁静的晚景。
- 残蕉映牖:通过蕉叶的残缺,暗示时光的流逝。
- 强把碧心偷展:表现内心情感的努力表达。
- 记相逢画堂宴开:回忆与友人聚会的欢乐。
- 正小池涨绿:象征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 凄断。情何限。:感叹情感的无奈与深重。
- 料素扇尘深:暗示时间的积淀与往事的模糊。
- 问低墙双柳尚存:关注过去的事情是否还在。
- 但凝眸,数点遥峰:表达对未来的眷恋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色青如染”比喻为青翠的色彩,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残蕉映牖”“强把碧心”,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情感的表达使自然景物似乎有了生命。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向往,表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塘:象征宁静与自然。
- 残蕉:象征凋零与时光的流逝。
- 花影:象征美好时光的回忆。
- 小池:象征生活的希望与生机。
- 遥峰:象征未来的渴望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驻马林塘”中的“驻马”意指什么? A. 停留在马边
B. 驾驭马匹
C. 在马旁休息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残蕉”主要象征了什么? A. 美好
B. 失落与怀念
C. 生机
D. 友情 -
诗的最后一句“春色青如染”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生活的绝望
D. 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黄廷璹的《琐窗寒》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慨,但黄廷璹的作品更为沉郁,李清照则多了一些柔美与婉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个性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