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山中
作者: 王维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荆溪流出的白色石头映衬着寒冷的天气,红叶稀疏而少。山路上本没有下雨,但满山的苍翠却湿润了行人的衣服。
注释:
- 荆溪:指荆条溪水,是一种常见的河流名称。
- 白石:白色的石头,描绘了溪水的清澈与明亮。
- 天寒:天气寒冷,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红叶稀:红色的树叶稀少,暗示秋天的来临。
- 元无雨:原本没有下雨,强调天气干燥。
- 空翠:山中青翠的景色,给人一种空灵之感。
- 湿人衣:湿润了行人的衣服,表现出自然的气息与人之间的关系。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山中”这一题材常在唐代诗人中出现,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隐居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中常体现出深厚的道教和禅宗思想,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
《山中》创作于王维隐居的岁月,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唐代,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使得许多文人选择退隐,寻找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山中》是一首简洁而深邃的诗,描绘了秋冬之际山中景色的清寒与宁静。王维以其独特的观察力捕捉到自然的细微变化,通过“白石”“红叶”“空翠”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境界。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更蕴含着诗人与自然心灵相通的情感。尤其“山路元无雨”一句,表现出尽管没有雨水,青翠的山林依然生机勃勃,这种用词的矛盾反而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使得人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新湿润的气息。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展现出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体现了王维对山水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荆溪白石出:描绘了山中清澈的溪水和白色的石头,构成了自然的美景。
- 天寒红叶稀:寒冷的天气使得红叶减少,引发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 山路元无雨:强调山路的干燥,暗示了环境的清冷。
- 空翠湿人衣:空中的青翠景色湿润了行人的衣物,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展现出对称美。
- 意象:通过“白石”“红叶”“空翠”等意象营造出宁静、清冷的氛围。
- 反衬:用“元无雨”反衬出湿润的环境,使得情感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王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溪:象征自然纯净与生命的延续。
- 白石:代表清澈与宁静。
- 红叶:象征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短暂。
- 空翠:象征广阔与宁静的山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石”指的是什么? A. 白色的石头
B. 白色的花
C. 白色的云 -
诗人王维以什么著称? A. 词人
B. 山水田园诗人
C. 战争诗人 -
“山路元无雨”表明了什么? A. 天气晴朗
B. 山路干燥
C. 下雨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和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自然景色。王维偏重于细腻的描写和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更强调壮阔的气势和豪放的情感。两者在表达自然之美的方式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