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仲冬雨中作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50: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云暮矣风萧萧,
木叶脱落惟空条。
云浓雨细白日短,
惨惨不辨昏与朝。
雨中行人足斛觫,
去与公家制戎服。
中原豺虎正横戈,
天寒风急柰尔何。
白话文翻译:
时光已近年底,寒风萧瑟,
树叶纷纷脱落,只剩光秃的枝条。
天色阴沉细雨绵绵,白昼短暂,
惨淡的光线使人分不清早晚。
雨中的行人脚步沉重,
去为朝廷缝制军装。
中原的豺狼虎豹正横行霸道,
在这寒冷的天里,风急雨骤,我该如何应对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岁云暮矣:时光已近年底。
- 萧萧:形容风声凄凉。
- 空条:光秃的树枝。
- 惨惨:形容光线黯淡。
- 足斛觫:形容行人行走艰难,步履沉重。
- 制戎服:缝制军服。
- 豺虎:比喻贪婪、凶恶的敌人。
- 柰尔何:意为我该如何应对。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中原豺虎”可指当时的战乱和外敌,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人物,参与了推翻元朝的斗争,后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刘基的诗歌风格沉郁,常以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末明初,正值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助雨中景象抒发内心的忧虑与无奈,反映了民众对生存的困境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仲冬时节的萧索和行人的艰辛,渗透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开头通过“岁云暮矣风萧萧”引入,展现出时光的流逝和冬季的寒冷,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中,树叶的脱落和阴沉的天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沉重,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时光的无情。
诗人在雨中行走的行人,象征着普通百姓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辛苦,脚步沉重,寓意着生活的艰难。尤其是提到“去与公家制戎服”,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动乱的直接反映,也显示了个人在国家与家庭面前的责任感。
最后两句“中原豺虎正横戈,天寒风急柰尔何”,则是对未来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敌人的恐惧与对自身处境的无能为力。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心理状态,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云暮矣风萧萧”:时光已近年底,风声凄凉,暗示寒冷的季节和心情。
- “木叶脱落惟空条”: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只剩光秃的枝条,象征生命的枯竭和凋零。
- “云浓雨细白日短”:阴云密布,细雨纷飞,白昼短暂,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 “惨惨不辨昏与朝”:光线黯淡,令人分不清是黄昏还是清晨,反映出生活的迷茫。
- “雨中行人足斛觫”:雨中的行人步履沉重,象征着困境中的人们。
- “去与公家制戎服”:行人前往朝廷缝制军服,显示出国家的动荡与民众的责任。
- “中原豺虎正横戈”:中原地区的敌人正肆虐,暗指战乱与暴力。
- “天寒风急柰尔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到无奈与困惑,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助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豺虎比作敌人,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对敌人的恐惧。
- 对仗:如“惨惨不辨昏与朝”,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 拟人:用“雨中行人”来表现人们的无奈与困境,使得情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动荡年代人们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行人的困境,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表现出生活的艰辛与历史的残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风:象征困境与压迫,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雨:表示不易的生活与沉重的心情,营造出忧郁氛围。
- 行人:代表普通民众,体现出他们在社会动荡中的无奈和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岁云暮矣”意为: A. 年轻的岁月
B. 时光已近年底
C. 春天来临 -
“雨中行人足斛觫”中的“足斛觫”是指: A. 行人快乐
B. 行人脚步沉重
C. 行人急速 -
诗人用“中原豺虎”来比喻: A. 自然环境
B. 外敌与动乱
C. 乡村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同样借助自然描写,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而刘基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在社会动乱中的无奈与深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