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56: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侯世名仕,誉重才德优。
清白树嘉政,藉藉载歌讴。
夫何挽尘鞅?幽幽滞南州。
游魂未能归,永怀故园丘。
孤云落日淡,惊涛大江秋。
匪以见者悲,抑为闻者愁。
我亦陟岵子,忽觉涕泪流。
白话文翻译:
李侯在世间名声显赫,才德备受赞誉。
他以清白的政绩树立了良好的声望,人们无不歌颂他的功绩。
然而,为什么要挽留那浮尘的政吏?他幽幽地滞留在南方的州郡。
游荡的灵魂始终无法归去,永远怀念着故乡的丘陵。
孤云在夕阳下漂浮,惊涛拍打着秋日的大江。
并非因为眼见而感到悲伤,而是因为听闻而愁苦。
我也攀登岵子山,忽然感到泪水夺眶而出。
注释:
- 李侯:指李某位名声显赫的官员。
- 藉藉:形容声势浩大,广为人知。
- 尘鞅:指浮华的官场和世俗的权力。
- 幽幽:形容沉静而孤独。
- 游魂:指漂泊的灵魂。
- 陟岵子:指登上岵子山,代表一种追忆故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著称,同时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深受后世喜爱。王冕生活在元代的动荡时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李侯 其一》创作于王冕对当时政治风气的反思中,表现了对清白官员的赞美以及对浮华政务的厌倦,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李侯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李侯的赞美,表达了对清白政治的向往和对世俗权势的批判。开篇的“李侯世名仕,誉重才德优”一句,既是对李侯的赞美,也是对当时官场风气的反思。诗中提到“何挽尘鞅”,暗示诗人对官场浮华的无奈与失望,进而引出对故乡的思念。
接着,诗人用“游魂未能归,永怀故园丘”来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愁苦的情感。后面的意象“孤云落日淡,惊涛大江秋”则将情感从个人抒发扩大至自然景象,增添了诗的深度与广度。
最后,诗人以“我亦陟岵子,忽觉涕泪流”作为结尾,表现出诗人在感同身受之际的情感宣泄,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这种从个人情感出发,最终与自然景象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富有哲理,更具备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李侯世名仕:引入李侯这个人物,强调其显赫的名声。
- 誉重才德优:进一步夸赞李侯的才华与德行,显示对其的崇敬。
- 清白树嘉政:李侯的清白政绩为他赢得民众的赞誉。
- 藉藉载歌讴:形容众人对李侯的美好歌颂,声势浩大。
- 夫何挽尘鞅:质疑为何还要留恋浮华的官场。
- 幽幽滞南州:李侯的身心似乎都被困在南方,无法自拔。
- 游魂未能归:诗人感叹故乡的游魂无法归来,寓意对归属的渴望。
- 永怀故园丘: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现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 孤云落日淡:描绘自然景象,呈现孤独的心境。
- 惊涛大江秋:秋日的江河,象征着变幻与无常。
- 匪以见者悲:并非眼前的景象让人悲伤。
- 抑为闻者愁:是他人的故事带来的愁苦。
- 我亦陟岵子:诗人攀登岵子山,与李侯形成呼应。
- 忽觉涕泪流:情感的宣泄,最终流露出内心的感动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侯的政绩比作清白的树木,表现出其高洁。
- 对仗:如“孤云落日淡,惊涛大江秋”,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丰富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李侯的清白与卓越,表达了对浮华权力的批判和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侯:象征理想中的清白官员。
- 游魂:游荡的灵魂,寓意对故乡的思念。
- 孤云落日:孤独与忧愁的象征。
- 惊涛大江:变化无常的自然,隐喻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A. 李侯世名仕
B. 游魂未能归
C. 清白树嘉政
D. 藉藉载歌讴 -
诗中提到的“尘鞅”主要指什么? A. 幽静的地方
B. 官场的浮华
C. 美丽的风景
D. 传统的文化 -
诗中“孤云落日淡”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孤独
C. 愤怒
D. 宁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冕的《李侯 其一》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但王冕更多地反映了对政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是直接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上存在差异,王冕的诗更具社会批判性,而李白则更为个人化。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王冕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