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 商於鲁县北山》
时间: 2025-01-26 01:3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最高楼
商於鲁县北山
作者:元好问
商於路,山远客来稀。
鸡犬静柴扉。
东家欢饮姜芽脆,
西家留宿芋魁肥。
觉重来,猿与鹤,
总忘机,风浪里,
竟安归。
云山既不求吾是,
林泉又不责吾非。
任年年,藜藿饭,
芰荷衣。
白话文翻译
在商於的道路上,远道而来的客人稀少。
鸡鸣犬吠,柴门静谧。
东边的主人欢欢喜喜地饮着姜芽的美味,
西边的主人则留宿,享用肥美的芋头。
我在这里重温旧游,猿鸣鹤叫,
都无心计较,风浪中,最终安然归去。
云山既然不再追求我的身份,
林泉也不再责备我的过错。
就这样任凭年复一年,吃着藜麦和豌豆,
穿着荷叶做的衣服。
注释
- 商於:地名,今商丘市附近。
- 柴扉:柴门,指用柴木做的门。
- 姜芽脆:指用姜芽制作的菜肴,口感清脆。
- 芋魁:一种肥美的芋头,通常用于做菜。
- 觉重来:重温、再来之意。
- 猿与鹤:象征自然界的生物,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 藜藿:一种野菜,古人所吃,表示节俭和简单。
- 芰荷衣:用芦苇和荷叶制作的衣服,象征自然和朴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最高楼》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的时期,元好问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最高楼》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和寄情自然的诗。诗人在商於的远山中体味生活的宁静与简单,表现出对世俗纷争的淡泊。诗的开篇以“商於路,山远客来稀”描绘出一幅幽静的乡村画面,客人稀少,鸡犬相鸣,暗示了生活的安宁和人际关系的简单。接下来,诗人通过对东家与西家饮食的描绘,展现出乡村生活的朴实与丰足,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云山既不求吾是,林泉又不责吾非。”他认为自然界对人不求身份,亦无过错之责,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最后的“任年年,藜藿饭,芰荷衣”则回归到生活的本质,表现了对简朴生活的接受与珍惜。整首诗在悠然自得中透出一股淡淡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商於路,山远客来稀:在商於的路上,远道而来的客人稀少,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鸡犬静柴扉:鸡鸣犬吠,柴门宁静,进一步渲染出乡村的和谐与安宁。
- 东家欢饮姜芽脆,西家留宿芋魁肥:描写东家与西家各自的饮食,表现出田园生活的丰盈与和谐。
- 觉重来,猿与鹤:回忆起过往,猿声和鹤鸣交织,自然景象令人放松。
- 总忘机,风浪里,竟安归:在风浪中无所挂虑,最终安然归来,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 云山既不求吾是,林泉又不责吾非:自然界不再追求人的身份与过错,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任年年,藜藿饭,芰荷衣:无论年复一年,仍然吃着简单的饭菜,穿着简单的衣服,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猿与鹤”比喻自然的生灵,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诗中多处出现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藜藿饭与芰荷衣象征着朴素的生活,表现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展示了一种宁静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犬:象征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姜芽、芋魁:代表丰盈的田园生活。
- 猿鹤:象征自然的和谐与人心的淡泊。
- 藜藿、芰荷:体现生活的朴素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最高楼》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元好问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云山”象征什么?
A. 繁华
B. 自然的宁静
C. 纷争
D. 财富 -
诗中表达的生活态度是?
A. 追名逐利
B. 超然淡泊
C. 追求奢华
D. 忧虑人生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对比元好问与陶渊明的作品,两者均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但陶渊明更倾向于表现个体的内心世界,而元好问则结合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一种更为豁达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