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孤长者》

时间: 2025-01-26 05:07:04

远迓瞿昙至给孤,竚聆有法为开敷。

早知是法应须舍,好请乘时出帝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给孤长者
作者: 释云 【宋代】

远迓瞿昙至给孤,
竚聆有法为开敷。
早知是法应须舍,
好请乘时出帝都。

白话文翻译:

远道而来,瞻仰佛祖给孤长者,
聆听教义,期待能获得启迪。
早已知道修行的道理应该舍弃世俗,
不如趁此时机,出发前往帝都。

注释:

字词注释:

  • 迓(yà):迎接,招待。
  • 瞿昙(qú tán):即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 给孤:指给孤长者,是佛教中的一位高僧。
  • 竚(zhù):停留,驻足。
  • 聆(líng):倾听,听取。
  • 舍:舍弃,放弃。
  • 乘时:把握时机。
  • 帝都:指当时的京城,象征权力与繁华。

典故解析:
“给孤长者”是佛教中的一位高僧,他在佛教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诗中提到的“瞿昙”即释迦牟尼,表明诗人对佛教的尊重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云是宋代的一位僧人,其作品多体现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风格简洁而富有深意。释云的诗作常常以清净、淡泊的情怀为主,体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探求,表达对修行与超脱世俗的向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佛教信仰的重视。

诗歌鉴赏:

《给孤长者》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崇敬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远迓瞿昙至给孤”引出对佛教祖师的礼敬,诗人在远道而来的过程中,暗示了他对心灵启迪的渴望。接下来的“竚聆有法为开敷”则体现了他对佛法的重视,期待通过聆听来获得智慧与解脱。

然而,诗中“早知是法应须舍”的句子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诗人明白修行中需要舍弃世俗的欲望与纷扰,却又面临着现实的诱惑。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反省。最后一句“好请乘时出帝都”则显示了诗人对改变现状、追寻内心平静生活的决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有对佛教的尊重,也有对自我修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迓瞿昙至给孤:远道而来,拜访佛教祖师给孤长者。
  2. 竚聆有法为开敷:在此驻足,倾听佛法,希望能获得启迪。
  3. 早知是法应须舍:早已明白修行的真理需要舍弃世俗。
  4. 好请乘时出帝都:不如趁此机会,前往帝都追求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行比作“出帝都”,暗示对世俗的超脱。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尊重,反映了诗人对修行与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瞿昙:象征智慧与启迪。
  • 给孤长者:代表着高尚与修行。
  • 帝都:象征权力、繁华与世俗生活的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给孤长者”指的是哪位佛教高僧?
    A. 释迦牟尼
    B. 达摩祖师
    C. 文殊菩萨
    D. 观音菩萨

  2. 诗人在诗中希望通过聆听获得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启迪
    C. 权力
    D. 名声

  3. 诗中提到的“舍”是指什么?
    A. 舍弃世俗的欲望
    B. 舍弃友谊
    C. 舍弃金钱
    D. 舍弃家庭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对比《给孤长者》和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前者更倾向于佛教哲理的探求,而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体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两首诗在主题上互为补充,均反映了对自在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