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闻说贪山颇有泉石远不能游》
时间: 2025-01-11 23:58: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起闻说贪山颇有泉石远不能游 王令 〔宋代〕
一病百志堕,起逢秋物阑。 力弱未胜行,厌闻客言山。 言山多在远,虽近尚莫攀。 拏深吾无舟,逐陆谁借鞍。 不如无所闻,收心就恬安。 南轩颇扶疏,古木高四观。 不知秋叶疏,但怪朝影斑。 羸躯便偃侧,藉有藁与莞。 仰攀孤云高,卧见飞鸟褱。 苟此且自适,何能谋所艰。
白话文翻译:
一场病后,所有的志向都消沉了,起身时已是秋天的尽头。 身体虚弱,无法远行,厌倦听到客人谈论山景。 谈论的山大多遥远,即使近处也难以攀登。 深水处我没有船,陆地上谁借我马鞍。 不如不听这些,收心寻求内心的宁静。 南边的轩窗颇为疏朗,古木参天,四处可见。 不知秋叶已稀疏,只怪早晨的阳光斑驳。 虚弱的身体只能侧卧,依靠着稻草和蒲团。 仰望高高的孤云,躺着看见飞鸟掠过。 如果这样能自我满足,何必去谋划那些艰难的事。
注释:
- 百志堕:所有的志向都消沉了。
- 秋物阑:秋天的尽头。
- 拏深:深水处。
- 藁与莞:稻草和蒲团。
- 褱:掠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字景仁,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作于王令病后,表达了他因病无法远游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令病愈后所作,他因身体虚弱无法远游,听闻山中泉石之美却无法亲临,故而写下此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病体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病后的身体状况和对山景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诗中“一病百志堕”直接表达了病后志向的消沉,而“起逢秋物阑”则进一步以秋天的尽头来象征生命的衰落。后文通过对山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但“力弱未胜行”和“不如无所闻”则透露出无法实现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病百志堕”:直接表达了病后志向的消沉。
- “起逢秋物阑”:以秋天的尽头来象征生命的衰落。
- “力弱未胜行”:表达了身体虚弱,无法远行的无奈。
- “厌闻客言山”:厌倦听到客人谈论山景,因为自己无法亲临。
- “言山多在远”:谈论的山大多遥远,难以到达。
- “拏深吾无舟”:深水处我没有船,无法渡过。
- “逐陆谁借鞍”:陆地上谁借我马鞍,无法骑行。
- “不如无所闻”:不如不听这些,寻求内心的宁静。
- “南轩颇扶疏”:南边的轩窗颇为疏朗,古木参天。
- “不知秋叶疏”:不知秋叶已稀疏,只怪早晨的阳光斑驳。
- “羸躯便偃侧”:虚弱的身体只能侧卧。
- “藉有藁与莞”:依靠着稻草和蒲团。
- “仰攀孤云高”:仰望高高的孤云。
- “卧见飞鸟褱”:躺着看见飞鸟掠过。
- “苟此且自适”:如果这样能自我满足。
- “何能谋所艰”:何必去谋划那些艰难的事。
修辞手法:
- 比喻:“一病百志堕”比喻病后志向的消沉。
- 拟人:“起逢秋物阑”拟人化秋天,象征生命的衰落。
- 对仗:“拏深吾无舟,逐陆谁借鞍”对仗工整,表达了无法远行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病无法远游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秋物阑”:秋天的尽头,象征生命的衰落。
- “孤云高”:高高的孤云,象征高远和自由。
- “飞鸟褱”:飞鸟掠过,象征自由和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病百志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病后志向的消沉 B. 对山景的向往 C. 对生命的感慨 答案:A
-
诗中“起逢秋物阑”中的“秋物阑”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尽头 B. 生命的衰落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
诗中“拏深吾无舟,逐陆谁借鞍”表达了什么? A. 无法远行的无奈 B. 对山景的向往 C. 对生命的感慨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杜甫《登高》:表达了诗人对高处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王令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而王令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无法远行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令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王令此诗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