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
时间: 2025-02-04 15:34: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往今来恨莫穷,不如沈醉卧春风。雀儿无角长穿屋,鹦鹉能言却入笼。柳惠岂嫌居下位,朱云直去指三公。闲思郭令长安宅,草没匡墙旧事空。
白话文翻译:
自古至今,人们的遗憾无穷无尽,不如沉醉在春风中安然入睡。麻雀虽无角,却能自由穿行于屋檐之间;鹦鹉虽能言,却终究被困于笼中。柳下惠不因居于下位而感到不满,朱云则直率地指责三公的过失。闲暇时想起郭令在长安的宅邸,如今草木丛生,旧时的辉煌已成空。
注释:
- 沈醉:沉醉,深深地陶醉。
- 春风:春天的风,这里比喻舒适安逸的生活状态。
- 雀儿无角:比喻小人物虽无大志,却能自由自在。
- 鹦鹉能言:比喻有才能的人却被束缚。
- 柳惠:指柳下惠,古代贤人,不因地位低微而改变其德行。
- 朱云:古代直言敢谏的官员。
- 三公:古代最高的官职,这里指高官。
- 郭令:指郭子仪,唐代名将,长安宅指其在长安的府邸。
- 匡墙:指宅邸的围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遗憾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了某种人生挫折或对现实不满时所作,通过对比自由与束缚,表达了对人生遗憾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雀儿”与“鹦鹉”的对比,以及对“柳惠”与“朱云”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思考。诗中“古往今来恨莫穷”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遗憾的感慨,而“不如沈醉卧春风”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无奈选择。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主题,表达了即使身处高位,也可能面临困境,而真正的自由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往今来恨莫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遗憾的普遍感慨。
- “不如沈醉卧春风”:提出了逃避现实,寻求内心安宁的建议。
- “雀儿无角长穿屋”:通过雀儿的自由,对比了人的束缚。
- “鹦鹉能言却入笼”:通过鹦鹉的能言与入笼,进一步强调了束缚。
- “柳惠岂嫌居下位”:赞扬了柳下惠不因地位低微而改变其德行。
- “朱云直去指三公”:描述了朱云直言敢谏的勇气。
- “闲思郭令长安宅”:通过对郭子仪宅邸的回忆,暗示了旧时辉煌的消逝。
- “草没匡墙旧事空”:以草木丛生,旧事成空,表达了时光流逝,一切成空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雀儿”与“鹦鹉”的对比,突出了自由与束缚的主题。
- 拟人:将“雀儿”和“鹦鹉”赋予人的特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雀儿无角”与“鹦鹉能言”,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由与束缚的对比,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遗憾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现实,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舒适安逸的生活状态。
- “雀儿”:象征自由自在的小人物。
- “鹦鹉”:象征有才能却被束缚的人。
- “柳惠”:象征不因地位低微而改变其德行的贤人。
- “朱云”:象征直言敢谏的勇气。
- “郭令长安宅”:象征旧时的辉煌。
- “草没匡墙”:象征旧事成空,时光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雀儿无角长穿屋”比喻的是什么? A. 小人物的自由 B. 大人物的束缚 C. 小人物的束缚 D. 大人物的自由 答案:A
-
“柳惠岂嫌居下位”中的“柳惠”指的是谁? A. 柳宗元 B. 柳下惠 C. 柳公权 D. 柳永 答案:B
-
诗中“不如沈醉卧春风”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现实的逃避 C. 对束缚的无奈 D. 对遗憾的接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徐夤《古往今来》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徐夤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遗憾的感慨,而李白的诗则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