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五首》

时间: 2025-01-27 05:23:22

六月浑如九月清,霁天月色冷幽屏。

出门聊寄双远目,二十四凹峰转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成五首
作者: 包恢 〔宋代〕

六月浑如九月清,霁天月色冷幽屏。
出门聊寄双远目,二十四凹峰转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的天气,竟然像九月那样的清爽,雨后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澈,月色冷冷的映照着幽静的屏风。走出门外,目光远眺,看到二十四个凹凸不平的山峰变得青翠欲滴。


注释:

  • 六月浑如九月清:形容六月的天气像九月一样清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霁天月色冷幽屏:霁天指的是雨后放晴的天空,月色显得冷清,映照在屏风上,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 出门聊寄双远目:走出门外,放眼远眺,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 二十四凹峰转青:提到的“二十四凹峰”可能是指特定的山脉,表现出自然山水的变化。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包恢,宋代诗人,生平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清新的夏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开篇以“六月浑如九月清”引入,给人以意外的感受,打破了夏季的炎热印象,反而展现出一种清凉的意境。这种出乎意料的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

接着,诗人描绘了“霁天月色冷幽屏”的场景,雨后天晴的清朗月色与幽静的环境,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此时的月色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冷幽的月光照亮了他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走出门外,目光投向远方,寄托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思考。“二十四凹峰转青”则是对山峦景色的描写,展现出一种生机与希望,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清新的氛围,展现了一个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思考,充满了诗意和哲思,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六月浑如九月清:通过对比,表现出六月的清爽。
    2. 霁天月色冷幽屏:描绘清朗的天空与冷清的月光,营造出宁静氛围。
    3. 出门聊寄双远目:表达诗人走出门外的心情,寄托了对远方的向往。
    4. 二十四凹峰转青:描绘远处山峰的景象,传达出生命的生机。
  • 修辞手法

    • 对比:六月与九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意象:月色、山峰等自然意象传达出宁静、清新之感。
    • 拟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使之富有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夏日的清爽与自然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六月:象征着热情与生机。
  • 九月:象征着清爽与成熟。
  • 月色:象征着宁静与思考。
  • 山峰:象征着远方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六月”与“九月”有什么区别?

    • A. 颜色
    • B. 温度
    • C. 季节
  2. “霁天月色冷幽屏”中的“霁天”指的是什么?

    • A. 雨后放晴
    • B. 天气炎热
    • C. 冬天
  3. 诗中提到的“二十四凹峰”可能代表什么?

    • A. 一种花
    • B. 山脉
    • C. 河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苏轼的《赤壁赋》进行对比,后者也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两者在描写自然和表达情感上各有特色,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