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余从姜石帚游苕霅间三十五年矣,重来伤今感昔,聊以咏怀)》
时间: 2025-01-10 22:05: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红衣
(余从姜石帚游苕霅间三十五年矣,重来伤今感昔,聊以咏怀)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鹭老秋丝,苹愁暮雪,鬓那不白。
倒柳移栽,如今暗溪碧。
乌衣细语,伤绊惹茸红曾约。
南陌。前度刘郎,寻流花踪迹。
朱楼水侧。雪面波光,汀莲沁颜色。
当时醉近绣箔,夜吟寂。
三十六矶重到,清梦冷云南北。
买钓舟溪上,庆有烟蓑相识。
白话文翻译:
白鹭在秋天的丝绸般的天空中悠然飞翔,水面上苹草愁苦如暮雪,鬓发何以不再如昔日般乌黑。
倒栽的柳树,现如今溪水依旧碧绿。
那乌衣人轻声细语,往日的约定却因伤感而变得模糊。
那条南边的小路,曾经刘郎在此,追寻着流花的踪迹。
朱楼旁的水面上,雪白的波光闪烁,汀洲的莲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颜色。
当时我醉饮在绣帷之下,夜晚吟唱却是寂寞无比。
三十六个矶头再次回到,清冷的梦境横跨南北。
在溪上购得钓舟,庆幸能与他的烟蓑相识。
注释:
字词注释:
- 鹭:白鹭,水鸟。
- 苹:苹草,水生植物。
- 乌衣:指穿黑衣的人,常用来指代过去的友人。
- 朱楼:红色的楼阁,常用于描绘美丽的风景。
- 汀莲:指河边的莲花。
- 绣箔:绣制的帷幕,代指华丽的居所或环境。
典故解析:
- 刘郎:指代一个昔日的友人,象征着旧时的情谊和往事。
- 三十六矶:可能指代特定的地理位置或意象,暗示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宋代词人,生于南宋,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著称。他的词风婉约,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作者重游曾经游玩的地方,感慨时光流逝,旧友已去,思绪万千,因而写下此词以寄情怀。
诗歌鉴赏:
《惜红衣》是一首充满哀伤和怀旧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开篇以“鹭老秋丝”引入,展现出秋天的苍凉和时间的无情,白鹭在秋天的天空中飞翔,反映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苹愁暮雪”,则将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愁苦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生动的对照。
诗中重复提到的“南陌”和“刘郎”,不仅指向过往的友谊,更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通过“前度刘郎,寻流花踪迹”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一种对美好往昔的向往和追寻。朱楼水侧的描写则进一步增强了画面感,展现出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怀念的场景。
在最后几句中,作者提到“买钓舟溪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对旧友的期盼。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鹭老秋丝:描绘秋天的景象,白鹭的飞翔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苹愁暮雪:苹草的愁苦象征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 鬓那不白:反映岁月的流逝,鬓发已白,暗示老去。
- 倒柳移栽:柳树的倒置象征着环境的变化与记忆的重构。
- 乌衣细语:与老友的细语,唤起过去的约定。
- 南陌:南边的小路,象征着往日的追忆。
- 朱楼水侧:水边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三十六矶重到:再次来到熟悉之地,感受到时光的冷漠。
- 买钓舟溪上:对生活的向往与友人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自然物赋予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词在对仗上比较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孤独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鹭:象征自由与孤独。
- 苹:代表凋零与愁苦。
- 柳:象征柔情与依恋。
- 朱楼:代表美好、繁华的往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提到的“刘郎”指的是谁? A. 旧友
B. 家人
C. 自己 -
“鹭老秋丝”中“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
诗中“南陌”象征什么意思? A. 乡愁
B. 友情
C. 旅行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对,这首词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但吴文英的词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融合。李清照则更多地体现出女性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吴文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