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山示客》
时间: 2025-01-27 03:26: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东山示客 虞寄庵馀藓径通,满山台殿出青红。 难逢堆案文书少,偶见凭栏笑语同。 梅粉巧含溪上雪,柳黄微破日边风。 从今准拟频行乐,日伴樽前白发翁。
白话文翻译:
在虞寄庵的残存小径上,苔藓丛生,通向满山的台殿,色彩斑斓。 难得遇到案头文书稀少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人们凭栏而立,笑语盈盈。 梅花上的粉霜巧妙地含着溪边的雪,柳枝微微泛黄,迎着日边的风。 从今往后,我打算频繁地来此行乐,每日与酒樽前的白发老翁为伴。
注释:
- 虞寄庵:指虞寄的居所,虞寄为南朝梁代文人。
- 藓径:长满苔藓的小路。
- 台殿:山上的亭台楼阁。
- 堆案文书:指案头堆积的公文。
- 凭栏:倚靠栏杆。
- 梅粉:梅花上的粉霜。
- 柳黄:柳枝泛黄。
- 准拟:打算。
- 频行乐:频繁地来此行乐。
- 樽前:酒樽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北宋三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的描绘。此诗描绘了作者游历东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曾巩晚年,当时他已退休,生活较为闲适。诗中描绘的东山景色,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历东山为背景,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氛围。首联通过“虞寄庵馀藓径通”和“满山台殿出青红”勾勒出一幅幽静而色彩斑斓的山景图。颔联“难逢堆案文书少,偶见凭栏笑语同”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繁忙公务之余难得的轻松时刻。颈联“梅粉巧含溪上雪,柳黄微破日边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和柳枝的生动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丽。尾联“从今准拟频行乐,日伴樽前白发翁”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希望频繁地来此行乐,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虞寄庵馀藓径通:虞寄庵是南朝梁代文人虞寄的居所,这里指东山上的古迹。藓径通,指长满苔藓的小路通向庵内。
- 满山台殿出青红:描绘山上的亭台楼阁色彩斑斓,青红交错,形象生动。
- 难逢堆案文书少:表达了作者对公务繁忙的厌倦,难得有文书稀少的闲暇时刻。
- 偶见凭栏笑语同:偶然间看到人们凭栏而立,笑语盈盈,展现了山中的和谐氛围。
- 梅粉巧含溪上雪:梅花上的粉霜巧妙地含着溪边的雪,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美丽。
- 柳黄微破日边风:柳枝微微泛黄,迎着日边的风,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 从今准拟频行乐: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希望频繁地来此行乐。
- 日伴樽前白发翁:希望每日与酒樽前的白发老翁为伴,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梅粉巧含溪上雪”中的“梅粉”比喻梅花上的粉霜。
- 拟人:如“柳黄微破日边风”中的“微破”赋予柳枝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满山台殿出青红”与“梅粉巧含溪上雪”在结构和音韵上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东山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氛围,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藓径:长满苔藓的小路,象征着幽静和古朴。
- 台殿:山上的亭台楼阁,象征着人文景观和历史的沉淀。
- 梅粉:梅花上的粉霜,象征着冬日的美丽和坚韧。
- 柳黄:柳枝泛黄,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虞寄庵馀藓径通”中的“虞寄庵”是指谁的居所? A. 虞寄 B. 曾巩 C. 苏轼 D. 王安石
-
诗中“梅粉巧含溪上雪”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梅花上的粉霜含着溪边的雪 B. 梅花在溪边盛开 C. 梅花与溪水相映成趣 D. 梅花在雪中凋零
-
诗中“从今准拟频行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频繁地来此行乐 B. 频繁地处理公务 C. 频繁地与友人相聚 D. 频繁地游历名山大川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苏轼《题西林壁》:描绘了作者游历名山大川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曾巩《游东山示客》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曾巩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山中的幽静和人文氛围,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等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曾巩诗集》:收录了曾巩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曾巩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