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张英玉蝉惊螳螂图》

时间: 2025-01-11 14:16:30

一螳踉蹡上枯柳,一螳欲上鼓剑走。

惊蝉侧翅著树枝,性命几成落渠手。

物生远害当知几,不知犹可况已知。

千枝何处无风露,莫曳残声急飞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螳踉蹡上枯柳,一螳欲上鼓剑走。惊蝉侧翅著树枝,性命几成落渠手。物生远害当知几,不知犹可况已知。千枝何处无风露,莫曳残声急飞去。

白话文翻译:

一只螳螂踉踉跄跄地爬上了枯柳,一只螳螂想要攀登鼓剑般的茎叶。惊慌的蝉侧着翅膀停在树枝上,生命几乎就要落入猎手之手。生物在远处的危险中应该明白多少呢?不知情的尚可幸免,何况是已知的?千枝万叶何处没有风露,快去吧,莫再拖延着发出微弱的叫声。

注释:

  • :螳螂,一种捕食性昆虫,象征着捕猎和危险。
  • 踉蹡:形容行走不稳,摇摇晃晃。
  • 鼓剑:形容植物的形态,如剑般直立。
  • 性命:生命,生存的状态。
  • 落渠手:落入猎手的手中,隐喻被捕捉。
  • 远害:远处的危险。
  • 千枝何处无风露:千枝万叶之中何处没有风露,指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敏感著称,擅长描写昆虫、植物等自然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了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尤其是螳螂和蝉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斗争和相互依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螳螂的动作描绘了其作为捕食者的敏捷与危险,而蝉的惊慌则体现了作为猎物的脆弱。诗中通过对生物的观察,深刻揭示了生存的残酷与不易。姚勉用“千枝何处无风露”来表达自然界的普遍性,提醒我们在面对生命的挑战时,不能停留在恐惧中,而应积极应对,寻求生存的可能性。在这首诗中,姚勉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深刻地反映出生命的艰辛和对生存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螳踉蹡上枯柳:描绘螳螂艰难地攀爬,象征生存的艰辛。
  • 一螳欲上鼓剑走:暗示捕食者的目标明确,生动表现出自然的竞争。
  • 惊蝉侧翅著树枝:蝉的惊慌状态,传达出生命的脆弱。
  • 性命几成落渠手:表达了生命岌岌可危的状态。
  • 物生远害当知几:反思生物对危险的认知。
  • 千枝何处无风露:强调自然界的普遍性,暗示无处不在的生存挑战。
  • 莫曳残声急飞去:呼唤生物要迅速逃离危险,不可贻误时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植物比作剑,突出其锐利和生机。
  • 拟人:赋予蝉以“惊”的情感,增加了生动性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生命的脆弱与生存的艰难,强调在自然法则下,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螳螂:象征捕食者,代表力量与危险。
  2. :象征脆弱的生命,代表被捕食者的无奈。
  3. 枯柳:象征生命的衰败与无常。
  4. 风露:象征自然界的普遍性,生存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面哪个意象代表捕食者? A. 蝉
    B. 螳螂
    C. 枯柳
    D. 风露

  2. “千枝何处无风露”表达了什么含义?
    A. 自然的美丽
    B. 生存的普遍性
    C. 生命的孤独
    D. 捕食者的危险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蝉》 - 杜甫
  • 《夜泊牛首》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蝉》相比,姚勉的《赞张英玉蝉惊螳螂图》更侧重于捕食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而杜甫则更关注蝉的孤独与生命的短暂。两首诗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存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