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时间: 2025-01-24 16:15: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作者: 陈三聘 〔宋代〕
浮云吹尽,卷长空千顷都凝寒碧。兔杵无声风露冷,天在怜人寂。故遣姮娥,驾蟾飞上,玉宇元同色。天津何事,此时偏界南北。不但对影三人,我歌君和,我舞君须拍。涤洗胸中愁万斛,莫问今宵何夕。老矣休论。著鞭安用,一笑真狂客。夜深归去,烂然溪上阡陌。
白话文翻译
浮云已经吹散,长空中千顷碧水都显得寒冷。兔子的杵在无声地敲打,风露凛冽,似乎天在怜悯人们的寂寞。故意让嫦娥,驾着月亮飞上去,玉宇间的颜色也如同一片。天津这边,为什么在此时偏偏分隔南北?不仅仅是三个人对影而歌,我唱你和,我舞你须拍。洗刷心中万斛的忧愁,莫问今宵是何夕。老了就别多说,鞭子也无所谓,一笑便是狂客。夜深人归,烂漫的溪水旁小路曲折。
注释
- 浮云:指飘动的云彩,象征变幻不定。
- 兔杵:指月亮中的玉兔,寓意孤独。
- 姮娥:嫦娥,月亮女神,她的传说与月亮密切相关。
- 天津:古代指代天河或银河,象征天上的界限。
- 涤洗:意为洗净、清除,表现对烦恼的解脱。
- 安用:何必、用不着的意思。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嫦娥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她的故事与月亮密切相关,常被用来表达思乡或孤独的情感。
- 对影成三:这句源自古代文人对月下独自饮酒时的情景,常常表达人生的孤独与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三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感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夜晚,诗人处于一种孤寂的状态,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念奴娇》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引人深思。诗的开头描绘了浮云与寒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空旷的氛围。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通过嫦娥与兔杵的引入,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呈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过程中,诗人对月亮的崇拜与对人生的感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诗中提到的“我歌君和,我舞君须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尽管身处孤寂,但仍渴望与友人共欢。最后几句“夜深归去,烂然溪上阡陌”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思考,给人以余韵悠长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它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云吹尽:意指云彩消散,象征着烦恼的消失。
- 卷长空千顷都凝寒碧:描绘了广阔天空的清冷,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兔杵无声风露冷:暗示月亮下的宁静与清冷,兔杵的无声也象征着孤独。
- 天在怜人寂:表现出对人类孤独的同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兔杵无声”,通过比喻表达孤寂。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如“天在怜人寂”,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表现了作者在夜晚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变幻与无常。
- 嫦娥:象征孤独与思念。
- 长空:象征广阔与虚无。
- 风露:象征清冷与孤寂。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丰富了情感表达,还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姮娥”是谁? A. 太阳
B. 月亮女神
C. 风神
D. 雨神 -
诗中“浮云吹尽”的意思是? A. 云彩很多
B. 云彩消散
C. 云彩很美
D. 云彩很快 -
“我歌君和,我舞君须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思念
D. 愤怒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念奴娇》与《水调歌头》:两者均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但《念奴娇》更显孤独,而《水调歌头》则更显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研究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