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
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白话文翻译
巨大的佛像依傍着险峻的山峦,寺庙的层层楼阁高耸入云。
日月仿佛从佛像的肩上经过,山河如同在佛像的掌中展现。
仙峰四季如春,景色秀丽,灵境何时会感受到六月的寒冷。
更上面有罕有人至的地方,暮钟和朝磬在碧云之间回荡。
注释
- 大雄:指佛像。
- 危峦:险峻的山峦。
- 梵宇:指佛寺。
- 层楼:层层楼阁。
- 日月每从肩上过:形容佛像高大,仿佛日月从其肩上经过。
- 山河长在掌中看:形容佛像手掌宽大,仿佛能容纳山河。
- 仙峰:指风景秀丽的山峰。
- 灵境:指神秘的境界。
- 上方:指更高的地方。
- 暮钟朝磬:指早晚的钟声和磬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忱(810年-859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宏伟的佛寺和佛像,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佛像的庄严和佛寺的神秘。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反映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和诗人对宗教的虔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宏伟的佛像和庄严的佛寺为背景,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展现了佛像的庄严和佛寺的神秘。诗中“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佛像的巨大和庄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佛寺的神秘和超凡脱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佛教题材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雄真迹枕危峦:大雄指佛像,真迹指佛像的庄严,枕危峦形容佛像依傍在险峻的山峦上。
- 梵宇层楼耸万般:梵宇指佛寺,层楼耸万般形容佛寺的楼阁高耸入云,形态各异。
- 日月每从肩上过:形容佛像高大,仿佛日月从其肩上经过,展现了佛像的庄严。
- 山河长在掌中看:形容佛像手掌宽大,仿佛能容纳山河,展现了佛像的庄严和佛寺的神秘。
- 仙峰不间三春秀:仙峰指风景秀丽的山峰,不间三春秀形容山峰四季如春,景色秀丽。
- 灵境何时六月寒:灵境指神秘的境界,何时六月寒形容灵境的神秘和超凡脱俗。
- 更有上方人罕到:上方指更高的地方,人罕到形容佛寺的神秘和超凡脱俗。
- 暮钟朝磬碧云端:暮钟朝磬指早晚的钟声和磬声,碧云端形容佛寺的神秘和超凡脱俗。
修辞手法:
- 夸张:如“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夸张地描绘了佛像的巨大和庄严。
- 比喻:如“山河长在掌中看”,比喻佛像手掌宽大,仿佛能容纳山河。
- 对仗:如“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宏伟的佛像和庄严的佛寺,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中融入了对佛教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表达了诗人对宗教的虔诚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雄:指佛像,象征庄严和神圣。
- 危峦:险峻的山峦,象征佛寺的庄严和神秘。
- 梵宇:指佛寺,象征佛教文化的繁荣和神秘。
- 日月:象征时间和宇宙的运行,展现了佛像的庄严。
- 山河:象征自然景观,展现了佛像的庄严和佛寺的神秘。
- 仙峰:指风景秀丽的山峰,象征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秘。
- 灵境:指神秘的境界,象征佛教境界的超凡脱俗。
- 上方:指更高的地方,象征佛寺的神秘和超凡脱俗。
- 暮钟朝磬:指早晚的钟声和磬声,象征佛寺的神秘和超凡脱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月每从肩上过”形容的是什么? A. 佛像的庄严 B. 佛像的巨大 C. 佛寺的神秘 D. 自然景观的美丽
-
诗中“山河长在掌中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对仗 D. 拟人
-
诗中“仙峰不间三春秀”形容的是什么? A. 佛像的庄严 B. 佛寺的神秘 C. 自然景观的美丽 D. 佛教境界的超凡脱俗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描绘了山中的宁静和自然景观的美丽,与本诗的自然景观描写有相似之处。
- 杜甫《望岳》: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和庄严,与本诗的佛像和佛寺的庄严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与本诗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宁静和美丽,与本诗的佛像和佛寺的庄严形成对比。
- 杜甫《望岳》与本诗对比,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和庄严,与本诗的佛像和佛寺的庄严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三百首优秀诗歌,是了解唐代诗歌的经典读本。
- 《李义山诗集》:收录了李忱的全部诗歌,是研究李忱诗歌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