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夕阳山真寂寺题诗》

时间: 2025-01-10 22:27:20

惟爱禅林秋月空,谁能归去宿龙宫。

夜深闻法餐甘露,喜在莲花法界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安夕阳山真寂寺题诗 李忱 〔唐代〕

惟爱禅林秋月空, 谁能归去宿龙宫。 夜深闻法餐甘露, 喜在莲花法界中。

白话文翻译:

我特别喜爱禅林中秋月下的空灵景象, 谁能回到那神秘的龙宫去安眠? 深夜里听到佛法,如同品尝甘露, 欣喜地置身于莲花般的法界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禅林:指寺院,因寺院多修禅定,故称。
  • 秋月空:秋夜的月光下,万物显得空灵、宁静。
  • 龙宫:传说中的龙王宫殿,这里比喻神秘而庄严的地方。
  • 闻法:听讲佛法。
  • 餐甘露:比喻领悟佛法的甜美。
  • 莲花法界:佛教用语,指清净无染的境界,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故用以比喻。

典故解析:

  • 龙宫:源自中国古代神话,龙王居住的地方,常被用来比喻神秘或庄严的场所。
  • 莲花法界:佛教中,莲花象征清净无染,法界指一切现象的总和,莲花法界即指清净的佛国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忱,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佛教文化影响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访问南安夕阳山真寂寺时所作,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法的深刻领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禅林中秋月的空灵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深切向往。诗中“秋月空”一词,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美,也反映了内心的空灵状态。后两句通过“闻法餐甘露”和“喜在莲花法界中”的比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对清净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美学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惟爱禅林秋月空”:诗人表达了对禅林中秋月下空灵景象的特别喜爱。
  2. “谁能归去宿龙宫”:诗人疑问谁能回到那神秘的龙宫去安眠,暗示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3. “夜深闻法餐甘露”:深夜里听到佛法,如同品尝甘露,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领悟。
  4. “喜在莲花法界中”:诗人欣喜地置身于莲花般的法界之中,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餐甘露”比喻领悟佛法的甜美。
  • 象征:“莲花法界”象征清净无染的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法的深刻领悟,以及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林:寺院的象征,代表宁静和修行。
  • 秋月空:自然景象,代表空灵和宁静。
  • 龙宫:神秘庄严的象征。
  • 莲花法界:清净无染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月空”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月亮 B. 秋夜的月光下空灵的景象
  2. “餐甘露”在诗中比喻什么? A. 品尝美食 B. 领悟佛法的甜美
  3. “莲花法界”象征什么? A. 神秘的地方 B. 清净无染的境界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离别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忱的《南安夕阳山真寂寺题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李忱的诗更侧重于禅修和佛法的领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忱的这首诗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佛教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佛教文化对唐代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