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其二十七》

时间: 2025-01-11 19:48:59

闭门私造罪,准拟免灾殃。

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

纵不入镬汤,亦须卧铁床。

不许雇人替,自作自身当。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诗 其二十七

作者: 拾得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闭门私造罪,准拟免灾殃。
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
纵不入镬汤,亦须卧铁床。
不许雇人替,自作自身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因私自做错事而自我惩罚的心态。他虽然在家闭门不出,却因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甚至可能受到阎王的通报。即使不被投入地狱的锅汤中,也必然要承受铁床的折磨。他不允许别人替他承担责任,必须自己面对后果。


注释:

  • 闭门私造罪:指在家中秘密做坏事,隐秘无闻。
  • 准拟免灾殃:希望能够避免灾难和祸害。
  • 恶部童:指阴间的差役,负责记录人的罪行。
  • 抄得报阎王:被阴间的差役报告给阎王。
  • 镬汤:地狱中煮人的大锅。
  • 铁床:指受刑的铁床,暗示严酷的惩罚。
  • 自作自身当:强调自负其责,承受自己行为的后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拾得,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歌风格多以讽刺、抒怀为主,反映社会的阴暗面及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反映了人们对自身行为后果的反思和对社会道德的探讨。


诗歌鉴赏:

此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责任。诗人通过“闭门私造罪”的设定,传达了一个人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也难以逃避内心的愧疚和社会的制裁。诗中“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的描写,使得阴间的差役似乎成为了良心的化身,更是暗示了人在世间的行为终究会受到应有的审判。

此外,诗中“纵不入镬汤,亦须卧铁床”的对比,表现出即便是逃避了最严重的惩罚,仍然难以逃脱其他形式的苦难,这种对人性深刻的剖析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无奈。最后一句“不许雇人替,自作自身当”则是对自我责任感的强调,凸显了个体在面对过错时应有的态度,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真实的情感,引发读者对自身道德与责任的反思,展现了唐代诗歌在探讨人性方面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闭门私造罪: 指在隐秘的环境中,因私欲而做坏事,表明了人心的阴暗。
  2. 准拟免灾殃: 期望能够逃避惩罚,但实际上这是无稽之谈。
  3. 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 阴间的差役如同现实中的监督者,揭示了无处不在的道德审判。
  4. 纵不入镬汤: 即使逃过最严酷的惩罚,仍然会有其他的折磨。
  5. 亦须卧铁床: 指代其他形式的惩罚,强调无论如何都无法逃避因果法则。
  6. 不许雇人替,自作自身当: 强调个人责任,提出自我负责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镬汤”和“铁床”的对比,增强了惩罚的严酷感。
  • 象征: 阴间的差役象征着道德的审判。
  • 反问: 含蓄地质疑个体逃避责任的可能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对个体责任的深刻思考,强调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审判和对过错的承担,体现出唐代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闭门: 隐秘与逃避,象征内心的封闭。
  • 镬汤: 代表极端的惩罚,象征着对罪行的严厉审判。
  • 铁床: 其他形式的苦难,象征着无法逃避的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恶部童”是指?

    • A) 阴间的差役
    • B) 普通百姓
    • C) 文人墨客
    • D) 罪犯
  2. “自作自身当”强调了什么?

    • A) 逃避责任
    • B) 他人替代
    • C) 个人责任
    • D) 社会责任

答案:

  1. A) 阴间的差役
  2. C) 个人责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白居易《卖炭翁》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卖炭翁》相比,拾得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个体的内心冲突与道德责任,而《卖炭翁》则更突出社会的不公与底层人的苦难。两首诗在表现社会问题上各有侧重,但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关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拾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