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述怀
为客久未归,寒山独掩扉。
晓来山鸟散,雨过杏花稀。
天远云空积,溪深水自微。
此情对春色,尽醉欲忘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久未归家的思念,寒冷的山中只有他一人,孤独地关上了门。清晨,山中的鸟儿已经散去,雨后杏花也显得稀疏。远天的云彩在空中凝聚,溪水也因深而显得微小。面对春天的美景,诗人陶醉其中,几乎忘却了世俗的纷扰。
注释:
- 为客:指在外的游子或客人,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久未归:长时间没有回家,强调思乡之情。
- 寒山:形容山的寒冷,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 掩扉:关上门,象征与外界的隔离。
- 晓来:清晨到来,暗示新的开始。
- 山鸟:山中的鸟,象征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 雨过杏花:雨后杏花稀少,描绘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凋零的春景。
- 此情对春色:指眼前的春色与内心的情感形成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824—900年),字子文,号惭庵,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隐居山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姚合隐居山中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归乡的思念。诗中展现了他与自然的深厚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世俗的淡泊。
诗歌鉴赏:
《山中述怀》是姚合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的“为客久未归”,直接引入了诗人的身份与情感,突显出外在环境与内心感受的强烈对比。诗人身处寒山之中,独自一人,关上门扉,仿佛在与外界隔绝,进一步加重了孤独的氛围。
接下来的描写以“晓来山鸟散”开启,清晨到来,山中的鸟儿已经散去,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孤寂。雨过杏花稀,一方面描绘了春天的清新气息,另一方面亦透出一种生命的易逝与无常。此时,诗人面对春色,心中虽有感慨,却也沉浸于自然的美好之中,几乎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和淡泊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客久未归:诗人自述身为客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寒山独掩扉:寒山中独自一人,关上门,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封闭。
- 晓来山鸟散:清晨时分,鸟儿已经散去,暗示孤独的开始。
- 雨过杏花稀:雨后的杏花变得稀少,展现了春意的淡薄与脆弱。
- 天远云空积:天空遥远,云彩在空中凝聚,描绘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象。
- 溪深水自微:溪水虽深但流动缓慢,隐喻世事安静,内心的宁静。
- 此情对春色:面对春天的美丽,诗人感受到情感的交汇。
- 尽醉欲忘机:在这美好的春色中,诗人陶醉得几乎忘却了一切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山”比喻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 拟人:山鸟散、杏花稀等描绘生机与静谧,赋予景物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归乡的思念,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山: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冷清。
- 山鸟:代表自由与自然的生机。
- 杏花:象征春天,暗含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 溪水:象征流动与宁静,反映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中述怀的作者是?
- A. 白居易
- B. 李白
- C. 姚合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寒山”象征着什么?
- A. 温暖
- B. 高兴
- C. 孤独
- D. 繁华
-
诗中的“此情对春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伤感
- B. 陶醉
- C. 愤怒
- D. 忧虑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合和王维的作品,二人均以山水自然为题材,但姚合更关注内心的情感流露,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