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仁里居》

时间: 2025-04-27 18:21:37

三年赁舍亲仁里,寂寞何曾似在城。

饮酒自缘防冷病,

寻人多是为闲行。

轩车无路通门巷,亲友因诗道姓名。

自别青山归未得,羡君长听石泉声。

意思解释

亲仁里居

作者: 姚合 〔唐代〕

原文展示:

三年赁舍亲仁里,寂寞何曾似在城。
饮酒自缘防冷病,寻人多是为闲行。
轩车无路通门巷,亲友因诗道姓名。
自别青山归未得,羡君长听石泉声。

白话文翻译:

我在亲仁里租住了三年,寂寞的感觉比城里更深。
我喝酒只是为了防止冷落生病,寻访的人多是为了消遣。
车马无法通行门前的小巷,朋友们只通过诗句来传递姓名。
自从离开青山归来后仍未能如愿,羡慕你能常常听到石泉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亲仁里:地名,指的是租住的地方。
  • 赁舍:租住的房子。
  • 寂寞:孤独、冷清的感觉。
  • 冷病:因冷而生的疾病,指生活不安宁带来的身体不适。
  • 轩车:高档的车马,象征富贵。
  • 门巷:门前的小巷。
  • 青山:指代诗人曾经居住或游历过的山水之地。
  • 石泉声:指石头上的泉水流淌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宁静。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青山”常常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长听石泉声”是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赞美,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恬静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新高远,追求诗歌的自然和闲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隐居生活的真实体验,反映了他在寂寞和孤独中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宁静自然环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亲仁里居》展现了姚合对隐居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他在亲仁里租住的生活,虽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但寂寞却愈加明显,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句子透露出他饮酒的原因以及寻人只是为了消遣的无奈,描绘了一种生活的无聊和对交流的渴望。最后几句则是对青山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朋友的羡慕,表达了对自然之声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传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年赁舍亲仁里:表明他在这里生活已经三年,营造出一种时间的沉淀感。
  • 寂寞何曾似在城:强调他在乡村的孤独感比在城市更深。
  • 饮酒自缘防冷病:说明他饮酒是为了抵御内心的孤独和生活的冷清。
  • 寻人多是为闲行:表示他寻访的朋友多是出于无聊。
  • 轩车无路通门巷: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偏僻,车马无法到达。
  • 亲友因诗道姓名:朋友们只能通过诗歌互通消息,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 自别青山归未得:他怀念自己曾经的青山隐居生活,感到归来后的失落。
  • 羡君长听石泉声: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常听到自然声音的羡慕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饮酒自缘防冷病,寻人多是为闲行。”对称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用“石泉声”象征自然之声,反映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寂寞的感慨和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和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隐逸、自由与自然。
  • 石泉声:象征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姚合的《亲仁里居》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寂寞
    • C. 忧伤
    • D. 愤怒
  2. 在诗中,诗人提到“轩车无路通门巷”,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交通便利
    • B. 地方偏僻
    • C. 人来人往
    • D. 车马喧嚣

答案:

  1. B. 寂寞
  2. B. 地方偏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酒中之乐。

诗词对比:

  • 姚合的《亲仁里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与孤独,但姚合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而王维则更突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包含多位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2. 《中国古典诗歌选》:对古代诗歌进行选编和解析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