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舟二首》
时间: 2025-01-11 08:4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峡盘涡晓,黔阳贡物秋。
丹砂同陨石,翠羽共沉舟。
羁使空斜影,龙居閟积流。
篙工幸不溺,俄顷逐轻鸥。
竹宫时望拜,桂馆或求仙。
姹女临波日,神光照夜年。
徒闻斩蛟剑,无复爨犀船。
使者随秋色,迢迢独上天。
白话文翻译:
在巫峡的晨曦中,涡流回旋,黔阳的贡品在秋天中送达。
丹砂与陨石一同坠落,翠羽与沉舟共同沉没。
羁旅的使者影子斜斜地投下,龙居在幽深的水流中积聚。
篙工们幸亏没有淹死,片刻之间便追逐着轻盈的海鸥。
在竹宫中时常望拜,桂馆中或许有人在求仙。
姹女在波光中倩影摇曳,神光照耀着夜晚与年华。
只听说有斩蛟的宝剑,却不再见到煮犀的船只。
使者随秋色而去,孤独地向天际而上。
注释:
- 巫峡:位于重庆的一个峡谷,风景秀丽。
- 黔阳:地名,指的是今贵州黔阳。
- 丹砂:一种矿石,古人用来炼制朱砂。
- 羁使:指被拘留的使者,表示离乡背井的情感。
- 龙居:神话传说中龙的栖息地。
- 篙工:用篙撑船的人。
- 姹女: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女,常与水相关。
- 斩蛟剑:传说中能够杀死蛟龙的剑。
- 爨犀船:古代用来烧制犀角的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沉郁苍凉,关注社会民生,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创作背景:杜甫创作《覆舟二首》时,正值安史之乱后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表现了他对亲人、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覆舟二首》是杜甫在多次漂泊中创作的诗,诗中通过巫峡的景色与使者的孤独感,传达了深沉的思绪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开篇描述巫峡的清晨,设置了一个静谧却又动荡的背景,后续通过对贡品、沉舟的描写,暗示了国家的衰败与动荡。诗中反复出现的水意象,既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也表现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诗中“羁使空斜影,龙居閟积流”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那些被困于外的人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渗透出一种无奈与悲凉。后面提到的“姹女临波日”使得诗意更加丰富,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现了杜甫那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巫峡盘涡晓”:描述巫峡清晨的景象,水流涡旋。
- “黔阳贡物秋”:贡品在秋天送到,暗示与国家的关系。
- “丹砂同陨石”:象征着珍贵事物的陨落。
- “翠羽共沉舟”: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沉没。
- “羁使空斜影”:表达对羁旅者的怜悯。
- “龙居閟积流”:龙的栖息地,暗示力量的隐秘。
- “篙工幸不溺”:篙工的幸运,点出生死存亡的悬念。
- “俄顷逐轻鸥”:轻快的鸥鸟象征着自由。
- “竹宫时望拜”:表达对仙境的向往。
- “桂馆或求仙”:桂花的美好与追求长生。
- “姹女临波日”:仙女的美丽,体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神光照夜年”:神秘的光辉照耀着未来。
- “徒闻斩蛟剑”:提到传说中的剑,象征力量与希望。
- “无复爨犀船”:生活的落寞与失落。
- “使者随秋色”:使者的孤独与无助。
- “迢迢独上天”:表达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丹砂”与“陨石”相提并论,暗示珍贵事物的失落。
- 拟人:将“羁使”描绘成孤独的影子,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竹宫时望拜,桂馆或求仙”,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情的细腻描绘,展现出深沉的情感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巫峡: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宁静。
- 丹砂:代表珍贵的东西,暗示失去。
- 羁使:体现了孤独与无奈。
- 姹女:象征着美好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巫峡”的意象代表什么? a) 宁静与美好
b) 动荡与不安
c) 生命的延续 -
“羁使空斜影”中,“羁使”指的是什么? a) 旅行者
b) 外交使者
c) 被拘留的使者 -
该诗最主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幸福与快乐
b)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动荡与不安
- c) 被拘留的使者
- b)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作品对比:杜甫的诗多关注现实与社会,而李白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两者风格迥异,分别代表了唐诗的两种重要方向。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