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时间: 2025-01-26 00:16:18

不如知止。

看尽世间无可喜。

心热生风。

王老门前问仲通、仲淹王通。

六经如酒。

一句中人仁者寿。

仁道伊何。

要处还他静处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如知止。看尽世间无可喜。心热生风。王老门前问仲通仲淹王通。六经如酒。一句中人仁者寿。仁道伊何。要处还他静处多。

白话文翻译:

不如懂得适可而止。在这个世间看尽了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内心热情如火,心中生出风波。王老在门前询问仲通、仲淹和王通。六经经典如同美酒,深入其中一句便能让仁者长寿。仁道究竟在何处呢?重要的地方还是要回归那宁静的境地。

注释:

  • 知止:指懂得适可而止,不再追求过多。
  • 王老:指王通,古代著名的学者。
  • 仲通、仲淹:仲通是指苏轼,仲淹是指范仲淹,两者都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 六经:指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
  • 仁者寿:指仁德之人能够长寿。
  • 静处:指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典故解析:

  • 王通:王通(约584-656年),字仲山,号子静,唐代学者,主张以德治国。
  • 仲淹: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以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著称。
  • 六经如酒:比喻经典经书如同美酒,越品越有滋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瀛,字子华,号松溪,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常常带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沈瀛在历史的变迁中反思人生的意义,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的淡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篇“不如知止”,直接点出主题,强调人应当懂得适可而止,放下对物质的追求。接着,“看尽世间无可喜”则反映出一种对繁华世事的无奈与失望。接下来提到“心热生风”,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波澜与激情,似乎在表达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王老门前的询问,象征着对智慧与知识的渴求,而“六经如酒”的比喻则形象地表现了经典的深刻与美好。通过对经典的品味,能够让“仁者寿”,显示了道德与智慧的价值。最后以“要处还他静处多”结束,传达出一种归于内心平静的理想,强调了内心的宁静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话、比喻等修辞手法,构建了一个内外对照的世界,既有对社会的观察,也有对自身的反思,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不如知止:劝人懂得适可而止。
    2. 看尽世间无可喜:经历了许多,发现世间没有值得高兴的事。
    3. 心热生风:内心的热情与焦虑。
    4. 王老门前问仲通仲淹王通:提到对知识的尊重与求索。
    5. 六经如酒:经典的深厚与内涵。
    6. 一句中人仁者寿:能体悟经典的人能长久。
    7. 仁道伊何:探讨仁道的真正含义。
    8. 要处还他静处多:强调内心的宁静更为重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六经比作美酒,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如“心热生风”与“仁道伊何”。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倡导人们在繁华的世事中寻找自我的归宿。

意象分析:

  • 心热生风:象征内心的冲突与不安。
  • 六经:代表着智慧与知识的积累。
  • 静处: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不如知止”是什么意思?

    • A. 继续追求
    • B. 懂得适可而止
    • C. 无所事事
  2. “六经如酒”是比喻什么?

    • A. 酒的美味
    • B. 经典的深厚
    • C. 生活的苦涩
  3. 诗中提到的“王老”指的是谁?

    • A. 王通
    • B. 王安石
    • C. 王羲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沈瀛的《减字木兰花》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均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沈瀛更加关注社会变迁对内心的冲击,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赞美与逃避。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沈瀛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