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4-28 23:00: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卢祖皋 〔宋代〕
疏雨过,芳节到戎葵。缠臂细交纹线缕,称身初试碧绡衣。闲步小亭池。花下意,脉脉有谁知。试把花梢和恨数,因看胡蝶著双飞。凝扇立多时。
白话文翻译:
疏疏的细雨过后,春天的节气已经来临,正是戎葵花盛开的时节。那细密的织纹缠绕在手臂上,身上穿着刚刚试穿的碧绡衣。悠闲地走到小亭子旁的池塘边,花下的情意柔柔细细,有谁能知晓呢?试着数一数花梢上积蓄的愁恨,恰好看见蝴蝶双双飞舞。站着手持扇子,凝视良久。
注释:
- 疏雨:细雨稀疏,指春雨。
- 芳节:春天的节气,芳香的季节。
- 戎葵:一种植物,象征春天。
- 碧绡衣:一种青绿色的绡衣,轻薄而飘逸。
- 脉脉:形容情意绵绵,细腻而含蓄。
- 胡蝶:蝴蝶,常用来象征爱情和美好事物。
- 凝扇:手持扇子而静立,表现思绪沉浸的状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卢祖皋,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富有生活气息。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春天的气息和人们内心的情感变化。
诗歌鉴赏:
《望江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春日的美好画面。诗的开头“疏雨过,芳节到戎葵”,为整首诗设定了温柔而宁静的基调,细雨过后,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令人心生向往。紧接着“缠臂细交纹线缕,称身初试碧绡衣”,展现了诗人对新衣的细致描写,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春天的欢愉。
诗中“闲步小亭池,花下意,脉脉有谁知”一句,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思索,悠闲的生活中,内心的情感却是复杂而深邃。尤其是“试把花梢和恨数”,则将情感与自然巧妙结合,花与恨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
最后的“因看胡蝶著双飞,凝扇立多时”更是将美与哀愁结合,蝴蝶的双飞象征着爱情的美好,而凝扇的静立则暗含着对爱情的思索与期待,全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深邃的情感,令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疏雨过,芳节到戎葵”:春雨过后,春天到来,万物复苏。
- “缠臂细交纹线缕,称身初试碧绡衣”:身着新衣,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闲步小亭池”:悠闲地徘徊,表现春日的惬意。
- “花下意,脉脉有谁知”:花下的情感,细腻而无人知晓。
- “试把花梢和恨数”:用花来寄托内心的忧伤与思念。
- “因看胡蝶著双飞”:蝴蝶象征爱情的美好。
- “凝扇立多时”:静立思索,表现内心的情感波动。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内心情感。
- 拟人:赋予花和蝴蝶以人类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春雨:象征生命与希望的开始。
- 戎葵:代表春天的生机。
- 碧绡衣:象征青春与美丽。
- 花:代表情感与思念。
- 胡蝶:象征爱情与美好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疏雨过,芳节到戎葵”中的“芳节”指的是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
诗中提到的“胡蝶”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回忆
C. 爱情
D. 历史 -
“凝扇立多时”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快乐
B. 思索
C. 怒火
D. 忧愁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卢祖皋《望江南》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有对春天的描绘,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波动,而卢祖皋则在自然与情感之间寻找平衡。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词典与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