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其四 七七年丁巳正月》
时间: 2024-09-19 20:44: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失俱身外。笑前贤胡为咄咄,书空呼怪。过眼繁华那可久,天柱也曾倾坏。是正道桑田沧海。柔者难摧刚先折,喜吾人牙堕舌还在。疏狂变,呆痴卖。琵琶几度新声改。只娱人良辰美景,年年重届。词重有情争婉约,呼使纳兰低拜。却晚岁悲歌多慨。千载车书逢一会,乐清时人寿家无债。闲纵目,尧天垲。
白话文翻译
得失都在身外。嘲笑前贤的胡言乱语,空自呼喊着怪异的事情。眼前的繁华怎能长久,连天柱也曾倾倒坏了。正如桑田变为沧海。柔弱者难以摧毁,刚强者反而先折,喜的是我们的人牙已落舌还在。放荡不羁变得呆傻。琵琶的声音几次改变。只是在美好的时光和景色中享乐,年年重来。词句虽重情感却争婉约,呼唤着纳兰低头拜服。却是晚年悲歌多感慨。千年的车书相逢一次,乐清的时人寿无债。闲暇中远望,尧天的景象。
注释
- 得失:指人生中的得与失,常用来表示人生的无常。
- 书空呼怪:书写空洞无物的言辞,呼喊奇怪的事情。
- 桑田沧海: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从田地变为海洋。
- 柔者难摧刚先折:意指柔弱的东西难以被摧毁,而刚强的事物却易于折断。
- 琵琶:一种弹拨乐器,象征音乐和艺术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未淳,近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七七年丁巳正月,正值动荡时代,诗人经历了诸多变迁,因而作品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贺新郎 其四 七七年丁巳正月》通过对得失的深刻剖析,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开篇就指出得失皆在身外,折射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淡然态度。诗中以“笑前贤胡为咄咄”来批评那些追名逐利、空洞无物的人,显示出一种对前人和社会现象的反思。
接下来,诗人通过“过眼繁华那可久,天柱也曾倾坏”的比喻,表达了对繁华易逝的感慨,尤其是通过“桑田沧海”的典故,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变化。诗中“柔者难摧刚先折”则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强调了柔弱和强硬之间的微妙关系。
而后,诗人提到“琵琶几度新声改”,反映了艺术和生活的变迁,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忧愁与感慨,但“年年重届”的乐观态度也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悲伤又有希望,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却依然热爱生活的诗人形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得失俱身外:表达对人生得失的看法,认为这些都不应该困扰自己。
- 笑前贤胡为咄咄:对前人的批评,认为他们的追求是空洞的。
- 书空呼怪:强调这种追求的无意义。
- 过眼繁华那可久:对繁华的短暂感慨。
- 天柱也曾倾坏:借用神话中的天柱,说明即使伟大的事物也会崩塌。
- 是正道桑田沧海:强调变化是自然法则。
- 柔者难摧刚先折:探讨力量与柔韧之间的关系。
- 喜吾人牙堕舌还在:庆幸自己仍能言语,表明生存的希望。
- 琵琶几度新声改:音乐与生活都在变化。
- 只娱人良辰美景:尽享美好时光。
- 词重有情争婉约:探讨词的情感表达。
- 呼使纳兰低拜:提到纳兰性德,表明对其诗歌的敬意。
- 却晚岁悲歌多慨:表达晚年感慨。
- 千载车书逢一会:人生中难得的相聚。
- 乐清时人寿家无债:希望生活轻松无忧。
- 闲纵目,尧天垲:意象美好,展现理想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如“桑田沧海”)、对仗(如“得失俱身外”)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意象分析
- 得失: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 琵琶:象征艺术的变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桑田沧海: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 尧天:象征理想的社会和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桑田沧海”比喻什么?
- A. 人生的无常
- B. 自然的美丽
- C. 艺术的变迁
-
诗人对前贤的看法是?
- A. 尊敬
- B. 批评
- C.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乐清时人寿家无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担忧
- B. 对生活的期待
- C. 对死亡的恐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吴未淳与纳兰性德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吴未淳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纳兰的词则更强调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近代诗人吴未淳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意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