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
时间: 2024-09-19 21:13: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
作者:白居易
稽山镜水欢游地,
犀带金章荣贵身。
官职比君虽校小,
封疆与我且为邻。
郡楼对玩千峰月,
江界平分两岸春。
杭越风光诗酒主,
相看更合与何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白居易在担任浙东观察使之后,欣喜于与杭越两地相邻的美好景象。诗中提到稽山与水镜的美景,以及诗人身为贵官的荣光。虽然职务上比邻君低小,但地理上却是紧密相连。诗人描绘了郡楼前的美丽月色与江水两岸的春色,感慨杭越的风光与诗酒文化与谁更为契合。
注释:
- 稽山:指的是浙江省的稽山,风景秀丽。
- 镜水:形容水面如镜,波光粼粼。
- 犀带:形容官员的金章,犀牛角的带子。
- 校小:虽然官职较小,但意义不减。
- 封疆:指地理上的位置和管辖区域。
- 千峰月:形容群山在月光下的景象。
- 江界:指江水的分界线。
- 杭越:指杭州与越州,即今浙江省的地域。
典故解析:
白居易的诗中提到的“杭越”,指的是浙江省的两个重要地区,杭州市和越州市,历史上以风光秀丽和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此外,诗中对山水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通俗易懂著称,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创作背景:白居易在唐代中期政治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曾多次因政治原因而被贬。此诗写于他被任命为浙东观察使之际,表露了他对新任命的欣慰之情,以及对邻近地区美好风光的赞美。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浙江美景的热爱和对新官职的喜悦。诗的结构严谨,前四句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个人荣华,后四句则将目光转向周边的邻州,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从意象上看,稽山和镜水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欢快与宁静。犀带金章的描写则暗示了诗人的官职地位,虽然职位不大,但与邻近地区的文化交融感,使得他在诗歌的情感中表现出一种自豪与归属感。诗的最后两句更是强调了杭越的风光与人文,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身官职的庆贺,也是对周遭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稽山镜水欢游地:描绘了稽山与水镜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 犀带金章荣贵身:通过金章的象征,表现出诗人作为官员的荣耀。
- 官职比君虽校小:自谦之词,表明自己的官职虽小,但并不影响自身的自豪感。
- 封疆与我且为邻:强调了地理上的邻近关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郡楼对玩千峰月: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色,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江界平分两岸春:表达了江水分界带来的春天的美丽。
- 杭越风光诗酒主:赞美了杭越地区的风光与文化。
- 相看更合与何人:抒发了与邻州人共赏美景的意愿。
-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千峰月”和“江界春”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美丽。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表达对官职的自豪感,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亲近。
意象分析:
- 稽山: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
- 镜水:象征着清澈、宁静的心境。
- 金章:象征着官职和权威,代表着社会地位。
- 月: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春:象征着生命与活力,代表着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稽山镜水”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浙江
- B. 江西
- C. 湖南
- D. 福建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犀带金章”代表了诗人的___。
-
判断题:诗人认为自己的官职比邻君大。(对/错)
答案:
- A
- 荣耀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景观,然而白居易更注重于个人的情感与邻里的和谐,而杜甫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个人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白居易这首诗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