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穰之书感》

时间: 2025-01-10 21:55:16

廿年人海负初心,赢得星霜两鬓侵。

卖卜自宜居市近,堕驴谁肯入山深。

酸咸世味诗难写,料峭春寒酒不禁。

结屋何年共栖隐,松风万壑当鸣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廿年人海负初心,赢得星霜两鬓侵。
卖卜自宜居市近,堕驴谁肯入山深。
酸咸世味诗难写,料峭春寒酒不禁。
结屋何年共栖隐,松风万壑当鸣琴。

白话文翻译

二十年在世间漂泊,忘却了最初的理想,
岁月如星霜般侵蚀着我的两鬓白发。
卖卜的人自以为在城市里生活得好,
可是谁愿意骑着驴子深入山林?
世间的酸甜苦辣让我难以写出诗篇,
在这料峭春寒中,酒也难以让我消愁。
我想知道,何时才能与知己共筑隐居之所,
在松风阵阵的山谷中,悠然弹琴。

注释

  • 廿年:二十年。
  • 人海:形容人很多的地方,这里指的是社会。
  • 负初心:忘却了最初的理想或追求。
  • 星霜:比喻岁月。
  • 鬓侵:鬓发被岁月侵蚀,变白。
  • 卖卜:算命或占卜,指依靠此谋生。
  • 堕驴:指骑驴子,形容人生活的落魄。
  • 酸咸:比喻世间的种种苦涩滋味。
  • 料峭:形容春寒的微凉。
  • 结屋:指建起房屋,隐居。
  • 松风万壑:松树的风声在山谷间回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东父,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关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经历了漫长的生活变迁后,内心深感浮躁与失落,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二十年的生活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青春和理想的追忆与反思。开篇“廿年人海负初心”,直接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对初心的遗忘,紧接着“赢得星霜两鬓侵”,更是将岁月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卖卜自宜居市近”描绘了当时社会上人们追逐物质与名利的现象,而“堕驴谁肯入山深”则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在“酸咸世味诗难写”中,诗人表达了对世间苦辣的深刻感受,使得创作变得困难,而“料峭春寒酒不禁”则又揭示出他在冷清的春寒中依赖酒来解忧的无奈。最后两句“结屋何年共栖隐,松风万壑当鸣琴”则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感伤与哲思交织,反映出一个人在繁华与隐逸之间的挣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廿年人海负初心:诗人感叹自己在繁华世界中,二十年过去,已然忘却了最初的理想。
  2. 赢得星霜两鬓侵:岁月像星辰和霜雪一样,渐渐侵蚀了他的青春与容貌。
  3. 卖卜自宜居市近:算命的人自以为在城市生活得好,却未必是理想的选择。
  4. 堕驴谁肯入山深:没有人愿意骑驴深入山林,暗喻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5. 酸咸世味诗难写:社会的种种苦涩让诗人很难写出动人的诗篇。
  6. 料峭春寒酒不禁:在寒冷的春天,酒成为了诗人解忧的方式。
  7. 结屋何年共栖隐:诗人向往与知己共筑隐居之所,但不知何年方能实现。
  8. 松风万壑当鸣琴:希望在松林的山谷中,能够悠然自得地弹琴,享受自然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星霜”比喻岁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酸咸世味”与“料峭春寒”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 拟人:如“松风万壑当鸣琴”赋予自然以人的行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繁华尘世中的失落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和对人性、自然的敏感把握。

意象分析

  • 人海:象征繁忙与浮躁的世俗生活。
  • 星霜:时间的象征,表达了岁月的流逝。
  • :象征着平凡与落魄,反映出诗人的无奈。
  • 松风: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好。
  • :象征逃避现实的手段,表现诗人的无奈与消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廿年人海负初心”中的“初心”指的是什么? A. 最初的理想
    B. 最初的朋友
    C. 最初的工作

  2. “卖卜自宜居市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算命的推崇
    C. 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3. “松风万壑当鸣琴”中提到的“鸣琴”象征着? A. 事业的成功
    B. 隐逸的生活
    C. 失去的青春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比较刘东父的《次韵和穰之书感》和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前者更侧重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后者则更突出自然与人的和谐。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在情感基调上,刘东父更显得沉重,而王维则流露出淡然与宁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