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翛然三月闭柴荆,
绿叶阴阴忽满城。
自是老年游兴少,
春风何处不堪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作者感叹自己年纪渐长,游玩的兴致已不如往昔。三月里,柴荆闭合,恍若一片宁静的生活。绿叶遮蔽了城墙,忽然之间,城市变得生机盎然。然而,年纪大了,游玩的兴致少了,不禁想问:春风吹拂,何处才是游玩的好去处呢?
注释:
- 翛然: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 三月:指农历三月,春季。
- 闭柴荆:柴荆指的是用来围住园子的灌木,闭合则是指上面的植物繁茂,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状态。
- 阴阴:形容阴凉的样子,表示绿叶茂密,遮挡了阳光。
- 自是:本来就是。
- 游兴:游玩的兴致。
- 不堪行:不适合去游玩。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明显的典故,但可以从“春风”引申出许多与春天相关的文化内涵,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致力于改革,推行新法,影响深远。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人生的沉淀阶段,虽已不再年轻,但对春天的眷恋与思考依旧浓厚,反映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三月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以“翛然”起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柴荆的闭合和绿叶的阴阴交织,构筑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场景,仿佛在描绘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然而,随着“自是老年游兴少”的转折,诗人坦诚地表达了对年龄带来的游玩兴趣减少的无奈。春天的美丽虽依旧存在,但对于年长者而言,游玩的乐趣已不再如昔日那样轻松自如,内心的不舍和感慨油然而生。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青春与老年的差异,流露出对生命流逝的伤感,同时又蕴含着对春天的无尽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翛然三月闭柴荆:描述三月的宁静氛围,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 绿叶阴阴忽满城:通过绿叶的繁茂,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城市也被春意覆盖。
- 自是老年游兴少:转折,体现了作者对自己年纪渐长的感叹,游玩的乐趣已大减。
- 春风何处不堪行:春风的普遍存在与游玩的无奈相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却无处可去的哀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游玩中的伴侣,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 对仗:诗中“翛然”与“阴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温柔的特征,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老年生活的无奈,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反映了王安石内心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绿叶:代表着生机与活力,春天的象征。
- 老年:象征着人生的渐行渐远,带来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的《翛》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诗中提到的“游兴”指的是什么?
- A. 玩乐的意愿
- B. 旅行的经历
- C. 休息的时间
- D. 学习的兴趣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轻松愉快
- B. 忧伤感慨
- C. 激昂冲动
- D. 宁静安详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赠花卿》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翛》与杜甫的《春望》都有春天的主题,但王安石更侧重于个人感受与内心的独白,而杜甫则反映出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两者在抒情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无奈,而后者则更多地蕴含着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与忧虑。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评》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