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有怀仲晦彦集不至》

时间: 2025-04-29 15:22:34

月落北牖晓,邻鸡号梦残。

林端清露坠,寝衣凄已单。

爽朗朝景晰,嘲啾庭雀喧。

日高溪雾收,四望开青天。

荷谢水初冷,菊黄香正繁。

晶晶灏气凝,余光浮远川。

怀人天一方,晤言谁与殊。

徘徊遂薄暝,丹枫摇暮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落北牖晓,邻鸡号梦残。
林端清露坠,寝衣凄已单。
爽朗朝景晰,嘲啾庭雀喧。
日高溪雾收,四望开青天。
荷谢水初冷,菊黄香正繁。
晶晶灏气凝,余光浮远川。
怀人天一方,晤言谁与殊。
徘徊遂薄暝,丹枫摇暮寒。

白话文翻译:

月亮从北窗落下,邻居的鸡也在鸣叫,梦已经结束。
树林边缘的露水滑落,睡衣单薄而凄凉。
清晨的阳光明亮而清晰,庭院里的雀鸟欢快地鸣叫。
太阳升高,溪流的雾气散去,四周尽是开阔的青天。
荷花已经凋谢,水面开始变冷,菊花正香气四溢。
清澈的气息凝聚,余晖映照着远方的河流。
思念的人在天边一方,谁能与我共言此情?
徘徊在朦胧的黄昏,红枫摇曳着暮色中的寒意。

注释:

  • 北牖:北面的窗户。
  • 号梦:鸣叫,指鸡叫声打断梦境。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寝衣:睡衣,单薄而显得寒冷。
  • 爽朗:清新明亮的样子。
  • 嘲啾:鸟叫声。
  • 荷谢:荷花凋谢。
  • 晶晶灏气:晶莹的气息,形容清新空气。
  • 晤言:相见时言语。
  • 薄暝:薄暮,指黄昏时分。
  • 丹枫:红色的枫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铢,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描绘了晨曦中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宁静而清新的气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诗人在清晨的宁静中,虽然被鸡鸣声打断了梦,但却在清晰的晨光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流转。清露滑落、薄衣凄凉,这些描写不仅传达了早晨的寒意,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诗的最后两句更是点明了怀人之情,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及无以言表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月落北牖晓:描绘清晨的月亮已经落下,暗示夜已尽,晨光将至。
    2. 邻鸡号梦残:邻居的鸡在叫,打破了梦的宁静,暗示着现实的来临。
    3. 林端清露坠:清晨的露水在树边滑落,展现了清新自然的气息。
    4. 寝衣凄已单:薄薄的睡衣让人感觉到清晨的寒冷与孤单。
    5. 爽朗朝景晰:清晨的阳光明亮而清晰,给人带来希望与活力。
    6. 嘲啾庭雀喧:庭院中的鸟儿欢快地鸣叫,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7. 日高溪雾收:阳光升高,溪水的雾气散去,象征着清新的开始。
    8. 四望开青天:四周的天空开阔明亮,展现出无限的可能。
    9. 荷谢水初冷:荷花已经凋谢,水面开始变冷,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10. 菊黄香正繁:菊花盛开,香气四溢,展现了生命的绚丽。
    11. 晶晶灏气凝:清新的空气凝聚,给人一种清新悦目的感觉。
    12. 余光浮远川:余晖映照着远方的河流,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
    13. 怀人天一方: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天边,感受到强烈的孤独。
    14. 晤言谁与殊:相见时,谁能与我共话?
    15. 徘徊遂薄暝:在薄暮中徘徊,迷惘与无助的情感升起。
    16. 丹枫摇暮寒:红枫树摇曳着,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寒冬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月落”“鸡鸣”等意象比喻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露水、菊花等描写得生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心的孤独,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清新的自然之美。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鸡鸣:代表现实的打扰与梦境的破碎。
  • 清露:象征着清晨的清新与生命的短暂。
  • 薄衣:体现出寒冷与孤独的情感。
  • 菊花: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繁盛。
  • 红枫:暗示着时间的变化与心情的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落北牖晓”描绘的是什么时间?
    A. 黄昏
    B. 清晨
    C. 正午

  2. “怀人天一方”中“天一方”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住处
    B. 远方的思念
    C. 自然的景象

  3. 诗中提到的“菊黄香正繁”中“香”指的是什么?
    A. 荷花的香气
    B. 菊花的香气
    C. 清晨的空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思乡情感的诗作。
  • 《登高》(王之涣):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的诗。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晓起有怀仲晦彦集不至》: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流露,但《登高》更侧重于人生的感慨,而《晓起有怀仲晦彦集不至》则聚焦于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情感的深度,体现了古代诗人的细腻与敏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