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怀元晦》
时间: 2025-01-26 05:19: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怀元晦
作者: 黄铢 〔宋代〕
叶落不胜秋,山空退烦暑。
高斋读书罢,枕臂听残雨。
霭霭野云昏,翻翻坠红舞。
中虚万思息,动静理可睹。
敬直如有存,勇进忽无所。
要当涵濡得,未易气力取。
林传秋声,晚色霁宫宇。
肃骚节物变,仰伏冥鸿举。
谁与会心期,怀君自延伫。
白话文翻译:
落叶纷纷,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山中空荡荡的,告别了炎热的夏季。高高的书斋中读书完毕,倚在手臂上静静地听着窗外的细雨。朦胧的野外云雾渐渐昏沉,红叶在空中轻轻飘舞。心中万千思虑在此时凝聚,动静之间的道理也能清晰可见。对待事物要保持正直,勇敢地向前,但有时却又觉得无所依托。要想在内心深处滋养出一种气质,这并非容易之事。树林中传来秋的声音,晚霞照亮了宏伟的宫殿。肃穆而伤感的季节变迁,让人仰望和沉思。谁能与我共赴心灵的约定,我思念你而久久伫立。
注释:
- 叶落不胜秋:树叶纷纷落下,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高斋读书罢:高高的书斋,表示作者的学识与追求。
- 霭霭野云昏:朦胧的云雾,营造出一种秋天的幽静氛围。
- 动静理可睹:在动与静之间,智慧的道理显现出来。
- 肃骚节物变:秋天的肃杀气息,反映出自然界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铢,字元晦,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邃的哲思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时节,表现了诗人在秋日的感悟与思考,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歌鉴赏:
《秋日怀元晦》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与思考。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自身的情感体验,使得作品不仅富有视觉美感,也充满了内心的波动。开篇通过“叶落不胜秋”引入秋天的意象,瞬间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季节更替带来的苍凉。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书斋中的宁静生活,暗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内心的沉静。随着诗句的深入,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交融,展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最后几句表现出对心灵寄托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思念,给人以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叶落不胜秋:秋天的到来让树叶纷落,象征着自然的变化。
- 山空退烦暑:山中空旷,告别了烦闷的夏季。
- 高斋读书罢:在书斋中读书结束,显示出作者的学识。
- 枕臂听残雨:依靠手臂静听窗外细雨,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霭霭野云昏:朦胧的云雾,表现出秋天的幽静。
- 翻翻坠红舞:红叶在空中舞动,增添了秋意。
- 中虚万思息:在宁静中,心中的思虑得以平息。
- 动静理可睹:动与静之间的真理变得明晰。
- 敬直如有存:强调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直。
- 勇进忽无所:勇敢向前时却感到孤独无依。
- 要当涵濡得:内心的滋养与气质的培养不是易事。
- 林传秋声:树林中传来秋天的声音。
- 晚色霁宫宇:晚霞映照下的宫宇,呈现出一种静谧。
- 肃骚节物变: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带来的伤感。
- 仰伏冥鸿举:仰望与沉思交织在一起。
- 谁与会心期:渴望与心灵相通的人。
- 怀君自延伫:思念友人而久久伫立。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叶落”象征衰落),拟人(如“林传秋声”),对仗(如“动静理可睹”)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音乐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细雨:代表着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思考的宁静。
- 云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
- 晚霞:象征着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叶落不胜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哀伤
- C. 宁静
- D. 激昂
-
诗人用什么自然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思考?
- A. 雪
- B. 雨
- C. 叶
- D. 风
-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
- A. 对友人的思念
- B. 对爱情的渴望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黄铢的《秋日怀元晦》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美景,但黄铢更侧重于内心的哲思,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切入点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