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别向运判德献移闽宪》

时间: 2025-01-26 00:26:53

薄枝工奚取,知音一已多。

从公日几许,去我意如何。

梦里闽山月,吟边楚水波。

门阑万珠履,更试岁寒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枝工奚取,知音一已多。
从公日几许,去我意如何。
梦里闽山月,吟边楚水波。
门阑万珠履,更试岁寒柯。

白话文翻译:

这薄弱的树枝,何必去追求那工艺品呢?
知音这样的朋友,已经有不少了。
你我之间,能见面的日子还有多少呢?
你离开我,心情又会如何呢?
梦中看见闽山的月亮,吟唱时听到楚水的波涛。
门前的台阶如万颗珠子般闪亮,
更试一试那岁寒中的寒枝。

注释:

  • 薄枝:指细弱的树枝,象征脆弱的事物。
  • 奚取:何必去追求。
  • 知音:指真正懂得自己的人。
  • 从公:与朋友见面的意思。
  • 闽山月:指福建的山中的明月。
  • 楚水波:指楚地的水波,代表江南的美景。
  • 门阑:指门前的栏杆或台阶。
  • 万珠履:形容台阶像万颗珠子一样闪亮。
  • 岁寒柯:岁寒时的树枝,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阮亭,江西人。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杨万里的作品多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杨万里任职期间,与友人向运判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反映了当时士人间的情谊与离别之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对未来相聚可能性的忧虑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首句“薄枝工奚取”以树枝的脆弱引入,传达出一种对物质的淡泊态度,表明作者更看重心灵的交往而非外在的追求。接下来的“知音一已多”,则表达了对知己的珍视,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孤独感,知音虽多,但真正能理解自己的却不易。

“从公日几许,去我意如何”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表现出对友人离去后的惆怅与无奈。作者以梦境中的月亮和吟唱的水波描绘了他对故乡的依恋,展现出一种温柔的乡愁。而最后两句“门阑万珠履,更试岁寒柯”则通过意象的转换,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与坚韧不拔的心志。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枝工奚取:薄弱的树枝,何必要追求工艺品,表明对物质的无所谓。
  2. 知音一已多:真正理解我的朋友已经不少,暗含对友谊的珍惜。
  3. 从公日几许:和朋友见面的日子还有多少,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
  4. 去我意如何:你离开我后心情会如何,流露出对离别的思考。
  5. 梦里闽山月:梦中见到闽山的月亮,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6. 吟边楚水波:吟诵时听到楚水的波涛,展现了自然的美。
  7. 门阑万珠履:门前的台阶如万颗珠子般闪亮,象征着人生的步伐。
  8. 更试岁寒柯:更试一试岁寒中的树枝,象征坚韧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薄枝比喻脆弱的事物。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闽山月、楚水波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怀念。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未来相聚的忧虑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枝:象征脆弱与淡泊。
  • 知音:象征深厚的友谊与理解。
  • 闽山月:象征故乡的美好与思念。
  • 楚水波:象征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万珠履:象征人生的步伐与珍贵的经历。
  • 岁寒柯: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薄枝”象征什么? A. 脆弱的友谊
    B. 物质的追求
    C. 自然的美景
    D. 诗人的心情

  2. “梦里闽山月”中的“闽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广东
    B. 福建
    C. 江西
    D. 湖南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送别》王之涣:描写友人离别的感伤。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寄别向运判德献移闽宪》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现了对友人的离别,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展现了壮志未酬的豪情。两者在主题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