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时间: 2025-04-29 04:38:46

小桥风定绿烟垂,几送行人此别离。

蹀躞玉骢嘶草去,啼莺寂萤雨千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柳枝》
作者:方岳 〔宋代〕
小桥风定绿烟垂,
几送行人此别离。
蹀躞玉骢嘶草去,
啼莺寂萤雨千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日场景:微风轻拂,小桥下绿烟袅袅而起,几位送行的朋友在这里告别。马儿踢踏着四蹄,发出嘶鸣声,渐渐走远;黄莺在寂静中啼鸣,萤火虫在细雨中飞舞,宛如千丝般的细雨。


注释:

  • 小桥:指小型的桥梁,常见于江南水乡,象征着柔美的自然环境。
  • 绿烟:形容春天的景象,绿烟指的是春天的雾气或植物生长所产生的清新气息。
  • 蹀躞:形容马走时轻快的步态,带有一种轻盈的感觉。
  • 玉骢:指一种优良的马,象征着高贵与优雅。
  • 啼莺:指黄莺在鸣叫,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寂萤:萤火虫在夜晚的寂静中闪烁,寓意着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字季川,号云峰,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恰逢送别之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离别的愁绪。


诗歌鉴赏:

《杨柳枝》是一首表现春日送别情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迷人景色与离别的惆怅。诗的开头“小桥风定绿烟垂”,以宁静的自然环境引入,给人一种温和、安逸的感觉。接着“几送行人此别离”,诗人通过送别的情景引发情感,表现出即将分离的沉重感。接下来的“蹀躞玉骢嘶草去”,生动地描绘了马儿走远的情景,传达出离别的无奈。而“啼莺寂萤雨千丝”则将自然的声音与细腻的景象结合,形成了一种孤独而轻柔的氛围,令人感到别离的伤感。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欣赏,也有对离别的深切感怀,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与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桥风定绿烟垂:描绘一个静谧的春日,微风轻拂,小桥下的绿烟轻轻垂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几送行人此别离:几位朋友在这里送别,表达了离别的情感,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蹀躞玉骢嘶草去:描写马儿轻快的步态和嘶鸣声,象征着离去的匆忙与不舍。

  • 啼莺寂萤雨千丝:黄莺的啼鸣与寂静的环境形成对比,萤火虫在细雨中闪烁,暗示着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情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通过“啼莺”、“嘶草”等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送别情景,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以及离别时难以言表的情感,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桥:象征着温柔与宁静,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 绿烟:代表生机与春天的气息,带来希望与美好。
  • 玉骢:象征高贵与优雅,反映出离别的庄重。
  • 啼莺:寓意春天的生机与乐趣,同时也暗示离别的忧伤。
  • 萤雨:象征孤独与思念,细雨如丝,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柳枝》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方岳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蹀躞玉骢”描述的是?
    A. 送别的情景
    B. 马的动作
    C. 春天的景色
    D. 朋友的情谊

  3. 诗中提到的“啼莺”与什么意象相对应?
    A. 小桥
    B. 绿烟
    C. 萤火虫
    D. 玉骢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现春天的景色与情感。
  • 《送别》 by 王之涣:描写送别情景的另一首经典诗作。

诗词对比

  • 《杨柳枝》与《春望》:两者均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杨柳枝》侧重于送别的情感,而《春望》则表现了对国家和家园的思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岳的《杨柳枝》这首诗,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与美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