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仲永携诗相别》

时间: 2025-01-26 23:51:23

李侯人物极清真,气似灵犀可辟尘。

平日论心思益友,而今刮眼见诗人。

有民堕在蒹葭境,为政恐无桃李春。

抚字要须宽猛济,诵公佳句合书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李仲永携诗相别 王炎 〔宋代〕

李侯人物极清真,气似灵犀可辟尘。 平日论心思益友,而今刮眼见诗人。 有民堕在蒹葭境,为政恐无桃李春。 抚字要须宽猛济,诵公佳句合书绅。

白话文翻译:

李侯你的人物极其清真,气质如同灵犀可以辟除尘埃。 平日里我们讨论心思,寻找益友,而今我刮目相看,见到了真正的诗人。 有民众陷落在蒹葭般的困境中,执政者恐怕难以带来桃李般的春天。 治理民众要宽严相济,诵读你的佳句,我应当铭记在心。

注释:

  • 李侯:指李仲永,诗人的朋友。
  • 清真:纯洁真实。
  • 灵犀:传说中的神兽,比喻心灵相通。
  • 辟尘:除去尘埃,比喻净化心灵。
  • 蒹葭境:比喻困境或艰难的环境。
  • 桃李春:比喻美好的政治局面或社会环境。
  • 抚字:治理民众。
  • 宽猛济:宽严相济,指治理政策要既有宽容也有严厉。
  • 书绅:铭记在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重视友情,对诗歌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诗是他在朋友李仲永携诗相别时所作,表达了对李仲永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仲永携诗相别时所作,王炎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李仲永的敬佩和对友情的感慨。诗中提到了对李仲永诗歌的赞赏,以及对治理民众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仲永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的热爱。首联以“清真”和“灵犀”形容李仲永的品格和气质,表达了对其高尚品质的敬佩。颔联通过“论心思益友”和“刮眼见诗人”的对比,突出了李仲永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颈联和尾联则转向对社会政治的思考,提出了治理民众应宽严相济的观点,并表示要将李仲永的佳句铭记在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友情和诗歌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清真”和“灵犀”形容李仲永的品格和气质,表达了对其高尚品质的敬佩。
  • 颔联:通过“论心思益友”和“刮眼见诗人”的对比,突出了李仲永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
  • 颈联:提出了治理民众应宽严相济的观点,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思考。
  • 尾联:表示要将李仲永的佳句铭记在心,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灵犀”比喻李仲永的心灵相通,使用“蒹葭境”和“桃李春”比喻困境和美好的政治局面。
  • 对比:通过“论心思益友”和“刮眼见诗人”的对比,突出了李仲永的才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诗歌,通过对李仲永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思考,提出了治理民众应宽严相济的观点。

意象分析:

  • 灵犀:比喻心灵相通,表达了诗人对李仲永的敬佩。
  • 蒹葭境:比喻困境,表达了对民众处境的关切。
  • 桃李春:比喻美好的政治局面,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灵犀”比喻什么? A. 心灵相通 B. 高贵的品质 C. 美丽的景色 D. 珍贵的宝物

  2. 诗中的“蒹葭境”比喻什么? A. 困境 B. 美丽的景色 C. 丰收的季节 D. 和平的环境

  3. 诗中的“桃李春”比喻什么? A. 困境 B. 美好的政治局面 C. 丰收的季节 D. 和平的环境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的热爱。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友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与王炎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王炎的这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