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元干国录词二首》

时间: 2025-01-22 15:19:38

左学驰声旧,中朝得录初。

宠材知底用,壮志亦成虚。

归旐三千远,新年八十余。

苍天谁与问,行路亦欷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张元干国录词二首
作者: 韩元吉

左学驰声旧,中朝得录初。
宠材知底用,壮志亦成虚。
归旐三千远,新年八十余。
苍天谁与问,行路亦欷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张元干的追思与哀悼。前半段提到左学(指士人的学问和声誉)曾经辉煌,而在当时的朝廷中他也获得了认可。虽然他的才能被知晓,但其壮志却未能实现,最终感到虚无。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他已经归隐,年事已高,远离了名利的纷争。最后,感叹苍天无人与我问候,行路途中不由自主地叹息。

注释:

  • 左学:指的是士人的学问和声望,古代士族的学问。
  • 中朝:指当时的朝廷。
  • 宠材:指受宠的才能、才能被重用。
  • 归旐:归隐,旐为旗帜,暗指不再参与朝政。
  • 苍天:指上天或命运。
  • 欷嘘:叹息的声音,表示无奈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生于士族家庭,后期仕途坎坷,致力于文艺创作,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元干去世之际,韩元吉以此诗表达对其的怀念和惋惜,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张元干的追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描绘了昔日的辉煌,左学的声名与中朝的认可,仿佛在诉说着张元干在年轻时的才华与成就。然而,接下来的“宠材知底用,壮志亦成虚”则揭示出一种无奈,尽管他才华横溢,却未能如愿以偿,壮志未能实现,反映出士人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

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的境遇,提到“归旐三千远,新年八十余”,这是对张元干归隐后的生活状态的描绘,年长者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淡出世俗的纷争,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然而,最后一句“苍天谁与问,行路亦欷嘘”则流露出深深的惆怅与孤独,似乎在诉说着对命运的不甘与对人生的反思。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在追思中透出一种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左学驰声旧:曾经的学问声望如雷贯耳,表明其曾有辉煌的成就。
  • 中朝得录初:在朝廷中首次得到了认可,暗示其早年的成功。
  • 宠材知底用:虽然才华被重用,但却意味着他在权力中心的利用。
  • 壮志亦成虚:理想未能实现,感到失落与空虚。
  • 归旐三千远:归隐的生活,远离尘世的名利。
  • 新年八十余:年纪已高,反映出时光的流逝。
  • 苍天谁与问:对命运的疑问与无奈。
  • 行路亦欷嘘:在行走中不由自主的叹息,表现出无奈与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归旐三千远,新年八十余”,形成对称美。
  • 比喻:用“苍天”暗指命运,用“行路”象征人生旅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对张元干深切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左学:象征士人学问与声望。
  • 中朝:象征权力与地位。
  • 壮志:代表理想与抱负。
  • 归旐:象征归隐与放下。
  • 苍天:象征命运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左学”指的是什么? A. 士人的学问与声望
    B. 一个地方的名字
    C. 一种书籍
    D. 一种哲学

  2. “苍天谁与问”中“苍天”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界
    B. 上天或命运
    C. 人类
    D. 地球

  3. 诗中的“新年八十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年轻的活力
    B. 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反映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韩元吉的《挽张元干国录词二首》与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均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而后者则是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韩元吉诗集》